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园林古建工程技术操作规程(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9  

  第六章砖料加工工程

  6.0.1施工前操作人员应了解所加工砖料的使用部位及传统作法要求。以能排出好活为准,确定砖的加工尺寸。异形砖应根据需要做好样板备用。

  6.0.2所用砖料的规格、质量、品种必须符合文物建筑规定或设计要求。

  6.0.3使用机械加工时,应注意作好防尘工作,防止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6.0.4搬卸砖料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磕碰砖楞或挤伤手脚。

  6.0.5砍磨加工后的砖料,应在平整干燥处分垛码放,防止磕碰和积水浸泡。雕刻好的花砖应垫刨花或麻片装入木箱内妥善保存。

  第一节直趟砖料加工

  6.1.1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备好砖料,支搭罩棚,砌砖桌子。按墙体“好活”定尺寸,砍制“官砖”。

  6.1.2主要工序:

  a)、地面砖(盒子面、五扒皮)

  1)、用刨子铲刮看面,并用磨头磨平。

  2)、用平尺和钉子在看面的一边画一条直线,并在线两端侧面上分别向底面引画包灰线,包灰尺寸以3mm为宜。

  3)、用扁子和木敲手沿看面直线凿去多余部份,再用刨子或斧子“过肋”找包灰。

  4)、用方尺和钉子在看面的另三条边上找方正画出三条直线,分别“打直”、“打扁”过肋找包灰。

  5)、用磨头磨平四面肋,并按“官砖”尺寸磨出转头肋。磨好后用“官砖”看面朝下与该砖看面相对贴实推晃,检查校看面的平整程度,或贴尺检查。

  6)、淌白地面砖稍磨看面,再铲磨四肋,不砍包灰。但四个肋要互成直角。

  b)、墙面砖

  1)、干摆墙砖料作五扒皮,要看面平整,相邻四肋砍磨包灰。城砖包灰约6mm,停泥包灰约4mm。丁头看面砖包灰,只砍砖长的6/10。

  2)、丝缝墙砖料作“膀子面”,即砖的上面肋铲磨为平面,不砍包灰,与看面成直角。

  3)、凡各墙转角处的“转头砖”,须铲磨两个看面,并视不同情况作“五扒皮”或“六扒皮”。

  6.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二节杂料砖加工

  6.2.1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算料备砖,支搭罩棚,砌砖桌子,砍制“官砖”,套出样板。

  6.2.2主要工序:

  a)、檐料砖按照“官砖”形状、尺寸分层加工砍磨,包灰转肋宽度应大于出檐尺寸。丝缝膀子面砖应按平面肋朝下放置进行砍磨。

  b)、杂料砖分别按“样板”进行加工砍磨。搏风砖铲磨一个看面,过两个肋并互成直角,在背面与上面肋作揪子眼相通。影壁、廊心墙砖料上肋里口要凿木人口。

  6.2.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第二节的规定。

  第三节砖雕

  6.3.1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雕刻纹饰和图案,砍磨加工所用砖料。

  6.3.2主要工序:

  a)、按设计用笔在砖面上画出所雕刻的图案,多件相同的雕刻可用谱子拓画,并用小錾子细耕一遍图案,钉去形象以外的部份,直至达到立体形象轮廓的要求。

  b)、用錾子沿花饰图案侧面进一步细致剔凿,再雕刻图案细微处及看面,先深后浅,用细錾子清地整平,最后将图案内外粗糙处磨平磨细,用“药”补好砂眼,用砖面水将图案揉擦干净。

  6.3.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第三节的规定。

  第七章地面铺墁工程

  7.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大面积铺墁时,应首先做出样板间(段),经检验合格后再正式铺墁。

  7.0.2施工前应对材料,工具进行检查。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经砍磨加工的砖料,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第一节的规定。

  7.0.3装卸运输成品砖件时,要采取衬垫麻片等保护措施,防止磕碰砖件楞角或挤伤手脚。

  7.0.4操作中使用电动工具时,应经试运转正常后再操作使用。使用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机械操作规程。

  7.0.5操作完成后应注意作好成品保护,适当围挡并悬挂醒目标志。铺墁完成的地面严禁堆放物料和随意上人走车。

  第一节砖墁地面

  7.1.1施工准备:按照实际落空尺寸计算排砖趟数与每趟的砖数,边角及与其它构件相交处有不规则空缺时,应制作样板并按样板砍磨加工,同时备好相关辅料。

  7.1.2主要工序:

  a)、细墁地面

  1)、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垫层处理,抄平,找泛水、在四周墙上弹线。

  2)、依照四周平线拴好室内中心十字线,确定坐中趟位,向两边样趟(排砖趟),“破活”平均排在左、右两端,总趟数应为单数。

  3)、按方砖坐中规矩,“破活”平均在前后端,墁好中间趟。同时在左、右粗墁一趟,称为冲趟。

  4)、按两端冲好趟的砖缝拴卧线,打鸡窝泥、墁砖。砖面应平顺,砖缝要严密。

  5)、把砖揭起,补泥浇浆,在砖的两肋上刷水、抹油灰,然后重新墁好,用墩锤“叫”平,再戳动挤缝,做到缝严跟线。

  6)、铲掉挤出砖面多余的油灰,然后用磨头磨平相邻的砖楞。再按卧线磨齐侧肋砖楞,称为刹趟。

  7)、全部墁好后,用砖药补好残缺、砂眼,再墁水活擦拭干净。干透后用生桐油钻生。

  b)、糙墁地面

  1)、粗铲砖面,砍肋找方,不作包灰缝。

  2)、处理垫层,样趟、冲趟与细墁相同。

  3)、拴卧线,打泥坐浆,墁砖。

  4)、用白灰将砖缝守严扫净。

  7.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二节墁石子地面

  7.2.1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选定石子粒径,将石子洗净晒干,备好相关辅料。

  7.2.2主要工序:

  a)、做好基层处理,抄平、找泛水,钉水平栓线桩。

  b)、栽好牙子砖,按设计图饰摆好砖条或瓦条,要求上口齐平,并用水泥砂浆堆稳下脚。

  c)、在砖条、瓦条间填抹水泥白灰砂浆。灰浆表面距砖、瓦上口尺寸,应为石子粒径的50%左右,并按纹饰码嵌石子,拍压平实。

  d)、待砂浆初凝后,用毛刷沾水将卵石刷净、擦干。

  7.2.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第二节的规定。

  第三节现浇混凝土仿古地面

  7.3.1施工准备:将基层清理干净,按设计标高抄平并在四周弹线,有泛水时将泛水同时找好弹出。按设计要求备好水泥、豆石、粗砂等材料。

  7.3.2主要工序:

  a)、提前一天对基层表面进行洒水湿润。

  b)、铺浇混凝土前在湿润过的基层表面刷一道1:0.4素水泥浆,然后贴灰饼、冲筋(间距1.5m),随后铺细石混凝土。

  c)、铺细石混凝土后用长刮杠刮平,振捣密实,表面塌陷处应用细石混凝土补平,再用长刮杠刮一次,然后用木抹子搓平。

  d)、将1:1水泥砂子干灰面均匀撒在细石混凝土面层上,待灰面吸水后用长刮杠刮平,随即用木抹子搓平。

  e)、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轻抹压面层,把脚印压平。

  f)、第二遍抹压:当面层开始凝结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二遍抹压,将面层上的凹坑、砂眼和脚印压平,然后按设计要求在地面上弹出仿砖缝线。

  g)、第三遍抹压:当抹压不出抹子纹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三遍抹压。此时抹压要用力稍大,将抹子纹抹平压光,同时比靠尺板用竹片或抹子划出砖缝。压光的时间应控制在终凝前完成。

  h)、地面交活24小时后,及时洒水养护,以后每天洒水两次,连续养护7天。

  7.3.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第三节的规定。

  第四节地面补配整修

  7.4.1施工准备:按照地面碎裂、残缺情况确定局部揭墁或全部揭墁,备好补配砖料及辅料。

  7.4.2主要工序:

  a)、补配砖地面应首先按原样做好记录,然后揭除残损地面,清除砖上灰迹,补作残毁垫层,抄平,找泛水,弹线,按原地面作法补配新砖,细墁或糙墁地面。

  b)、石子地面补配或重墁时,应事先绘出大样图。所用石子、片石的形状,粒径和色泽应尽量与原地面一致。重墁时可使用水泥白灰混合砂浆替代传统使用的白灰砂浆。

  7.4.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第四节的规定。

 
 
[ 工程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工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