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获奖结果现已揭晓,来自国内外近百家风景园林相关院系的师生报名参加了本次竞赛。编者特别挑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获奖者进行采访,希望能够让广大师生了解优秀作品获奖者更多的体验经历,体会他们独特的构思创意和理念的表达创新,体会他们朝气蓬勃的热情和勤学上进的执著。为提高专业水平,打好专业基础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广大风景园林设计爱好者提供借鉴。
人物介绍:
朱道远,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1级本科毕业生,在2011“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中,其毕业设计作品《“冰雪记忆-流动的花园”牡丹江南岸沿江带状公园景观设计》荣获设计作品本科组一等奖。
记者:首先恭喜你的参赛作品《“冰雪记忆-流动的花园”牡丹江南岸沿江带状公园景观设计》在2011“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请问此次比赛给你感触最深的什么?
朱道远:参与院校众多,参赛选手的水平也比较高。通过各个院校同学的参赛作品可以看出景观设计目前的发展趋势,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前车之鉴。
记者:在设计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如何克服、解决的?
朱道远: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在方案创作阶段,如何确立自己的设计主题。因为一个好的主题构思会给后面的设计提供一个精神支柱,在此基础上结合合理的设计方法便会得到比较好的设计成果。我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实际项目,我在设计之初,有和同组同学去现场基地考察,当时就被牡丹江冬季江面上的自然冰雪景色所震撼,最终我结合自己在东北四年生活学习的经历,选取牡丹江当地的人文特质和自然特征,想创造出一个富有诗意的冬季冰雪景观公园。
记者: 请结合你的作品谈谈你是如何考虑将设计理念、文化内涵融入设计之中的。
朱道远:我的设计作品主题叫做“冰雪记忆”,它是我到牡丹江现场考察后得出来的一个理念。牡丹江被称为“雪城”,冬季的冰雪是这里最大的特色,再加上这里的北国风光,以及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使我最终产生了我的设计理念“冰雪记忆-流动的花园”。
记者:请问你对于学习园林、学习设计有什么看法,能否提供一些你认为最重要的经验?
朱道远: 我觉得无论学习什么类型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多看多想,多看看展览以及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另外还要及时吸收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了解一些好的案例背后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是什么,甚至是上升的哲学和美学的层次,以便更好的指导自己实践。而园林景观设计,更是如此,它结合了建筑学、艺术学、生态学、地理学、植物学等多门类的知识,因此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通过参加“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有哪些收获?对竞赛有何意见、建议?
朱道远:通过这次比赛,我得以看到许多其他高校的优秀作品,从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寻找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我今后的设计能力。
比赛还是公正严格的,网络投票也吸引了许多关注者,希望大赛以后能在各大专业院校扩大影响,同时也加强在网络媒体上面的宣传力度,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
记者:你认为如果想做好毕业设计,想要在竞赛中获奖,在学习的前几年都需注意什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朱道远:当然是注意设计知识的积累了。毕业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学生大学几年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一个学生学习设计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大学本科学习中要加强自己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也包括设计素材的积累,多想多看,这样在最后毕业设计时才有可能更好的进入状态。
另外,想要做到优秀的毕业设计,学生本身的设计能力应该是比较高的,包括手绘能力、方案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软件的操作能力等,另外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怕困难,因为毕业设计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如何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热情来完成毕业设计显的尤为重要。
记者:园林设计涉及面很广,是否需要多学科融合?你是如何看待和应对的?
朱道远: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强调各类学科的融合,如建筑学、艺术学、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只有充分掌握各学科的综合知识,才能在设计中应对各个方面的问题,将设计做到最优化。正如我现在在东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周武忠教授说的一样,“园林艺术是一门致力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农学(Agriculture)、建筑学(Architecture)和艺术学(Art)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更需要这三者的互融共生、相互促进和推动”。
记者:请谈谈你此次获奖的收获和感受?
朱道远:总的来说,参加这次“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我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我对我这次的毕业设计最满意的地方在于我在设计始终都有很大的热情,如果你把毕业设计当成是你大学本科阶段最后一个作品,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会去克服的,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也多多努力,设计出更好的作品,使自己满意的作品,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生涯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