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教授担任学院首任院长。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1998年成为广东省和农业部签署共建的“211工程”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15年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文化底蕴深厚绵长。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崇尚学术、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以“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为内涵的丁颖精神,构成了华农大学文化的核心,浸润滋养着一代代华农师生。曾担任校长13年的卢永根院士,爱国爱校、对党忠诚,为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耄耋之年仍坚持工作,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期间仍坚持过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成为华农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新的时代,广大教职工和众多华农毕业生正怀抱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把华农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不断续写传承和发扬华农精神的新篇章。
学科优势特色鲜明。学校现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2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构建了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优势学科体系。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世界排名前1%。
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学校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十二五”至今,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4826项,到位科研经费累计19.95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3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5项。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3352人,其中有教授433人,两院院士3人(含兼职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9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7人、广东“珠江学者”25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4人。
办学体系日臻成熟。学校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在国内高校较早建立了涵盖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优化,已经日臻成熟。学校现有学院(部)2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7个;本科专业95个。现有普通本科生36560人,硕士研究生4078人,博士研究生945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108人,外国留学生121人。学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和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个。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27项。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被广东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并入选2017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国际合作交流频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先后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8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均有许多国(境)外学者来学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假期交流项目,并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学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频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育人环境生态优雅。学校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7万平方米。建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紫荆绽放,风光秀丽,别具热带亚热带特色,是读书求学、钻研学问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