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典式园林受到世界的欢迎,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古典式园林建筑。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剧增,城市和工业飞速发展,环境遭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因而园林建设强调绿化,强调植物造景。在这种形势下,有人提出,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建筑的比例太大,这是一大缺点。
我认为,这要从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来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评论。我国一向人口较多,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还是从清朝后期开始,特别是解放以后的年代。我国古代,自然界和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唐朝长安是“渭城朝雨挹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皇宫内苑也有“寒食东风御柳斜”。洛阳更是名园林立,踏春赏花,蔚然成风,“垂扬紫陌洛城东,今年花胜去年红”。从电影“城南旧事”来看,清末民初的北京城,还有许多野草丛生的地方,呻吟然是小说和电影,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可以认为,这是当时北京的一个侧面的写照,不存在什么城市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古代的造园,主要是塑造美的艺术形象。我国的造园传统,对待园林中的花草树木,一般是种植、养护和配置,不加修剪,绿化是园林的底色和基调,对园林景观起烘染与衬托的作用,园林的艺术造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假山的堆叠和建筑的式样来构成。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建筑比例较大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古代的园林,不单纯是为了游览和观赏,还要具备多种功能,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中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寝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避暑的离宫,除了要住,还要处理朝政,召见臣下,举行宴会等等。这一切都有许多仪注和侍从,也要占用一些建筑。
私家园林:有宫宦园林,如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何园;有富商园林,如历史上洛阳的金谷园,无锡市的梅园;有寺庙园林,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名山和风景区;有文人庭园,如苏州的网师园和沧浪亭等。私家园林大多跟住宅在一起,如果有远道而来的亲友,就在园中找一处房屋安置。文人的庭园,里面往往有文人的书斋,时而召三五好友,饮酒赋诗,品茶赏花,如南京时姜白石在范石湖那里,赋了“暗香”“疏影”两首著名的宋词。
现在布置园林,在艺术上是塑造美的景观,在科学上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着重于城市绿化,要减少园林中的建筑占地面积,扩大绿化面积。这不等于说,建筑在园林中就不重要了,建筑仍然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可以让游人驻足休息,躲避烈日风雨;在艺术形象上,跟山水花木共同来构成园林景观,占地面积虽小,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山上的一座小亭,湖边的一处水榭,院中的几曲回廊,跨河的一条小桥,都增添了园林景观的情趣。园林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建筑的风格。
我国园林建筑的式样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其他国家所无法相比的。园林建筑的种类有:厅、馆、轩、楼、阁、亭、台、廊、榭、坊、桥等等。每一种建筑都有许多变化。如亭:有三角、四角、六角、八角、圆顶、重檐、半亭、双亭等等。廊有通向建筑的游廊,建筑外侧的走廊,直的长廊、曲折的回廊、水廊、爬山廊、叠落廊、较封闭的廊、较敞开的廊等等。所处的位置,可以在湖中、可以在山上、可以在平地、可以在岸边,非常灵活。
园林艺术和园林建筑的发展,我国和西方不同,西方一开始就深受几何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如园林中的路是直的,草坪是平的,大多呈矩形、三角形或圆形等几何形态;园林的布局采用中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形式,比较规整;绿篱修剪得又齐又直,树被修剪成球状或圆锥状。西方的建筑,屋顶是平面,有倾斜的,也有水平的,此外就是球状的穹窿,棱椎体的歌德尖顶;文艺复兴时代的马洛克风格采用较多的曲线与曲面,到近代出现非球状的薄壳曲面,这是从欧几里绪发展到笛卡尔,仍然属于几何学的范畴;现代的悬索结构、张网结构和充气结构,形象比较自然,大多是临时性建筑,如展览馆等。
总的来讲,还是方匣子占主导地位,数量最多,连他们自己也讲这是“支柱架起的白盒子”(赖特评论柯布西埃的沙沃伊别墅),还有就是抽屉式和圆筒式。这样的建筑虽然高大,总不能呈现出“仙山楼阁”“琼楼玉宇”的艺术形象。设计得好的显得典雅别致,简洁大方,设计得不好,就有些刻板、生硬和单调。难怪他们看到了我国的古典建筑,觉得别开生面,发出了要加强保护的呼声,这呼声往往比我们自己还要强烈。
我国的园林艺术和园林建筑,很少受到几何学的影响,崇尚自然的形象,尽管这自然的形象经过了人为布置以后,多少带上些主观的色彩。我国古代的苑和囿,多是把自然界的风景区围合而成,适当加以点缀和布置,种植花草树木,放养动物。即使是人工堆叠的假山,也是仿效自然界的形象。不搞平整的草坪,不搞几何形状的水池,不搞中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规整式布局。故宫是中轴对称的,而中南海、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都不是中轴对称的。有时为了表现皇家的气派,局部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私家园林几乎没有规整式的布局。
园中的河岸与道路随地势而高下曲折,园中的花草树木,也不加修剪,追求本身长成的自然形象。园林建筑的屋顶,大多不是平面而是曲面,近中部屋脊处较陡,屋檐处较平,屋檐超出外墙,室内仍有较好的通风与采光,屋檐下面的空间,衔接了室内与室外两部分,起过渡的作用。几条垂脊也是曲线,翼角上翘,形象生动。这些曲面和曲线的设计和建造,是从我国的传统结构和主人的审美观出发,象画家画线条一样,跟本没有考虑它的几何特征和数学方程。这样的建筑,形象自然,艺术性较强,适宜于用来构成园林景观。建筑的色彩,一种是红墙绿瓦,金碧辉煌。这种色彩不宜用于现代城市中大面积、大体量的建筑,可是用来占缀园林和风景区,却非常艳丽,“万绿丛中一点红”,好象美人身上佩戴的首饰,引人注目。还有一种是青色、灰色、紫檀色和白底里边等朴素的色彩,大多用在江南一带的文人庭园,显得格外幽雅,也有其可取之处。我国古典式园林的艺术形象,跟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是分不开的。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分南北两种类型,有明显的差别,这跟当地的气候有关。北方的气候寒冷干燥、风力较大,因此北方的园林建筑相对于体量来讲,高度偏低。
皇家的园林建筑要表现气派,往往用放大体量来达到一定的高度。建筑的结构,粗壮墩实,能够抗御较强的风力。墙壁较厚,门窗较小,适应寒冷的气候,从而室内和室外空间的相互渗透性较差,宜于较大的园林,不宜于较小的园林。建筑的形象比较呆板,艺术性较差。皇家的园林建筑,大多采用鲜艳的色彩,华丽的装饰,来弥补本身艺术形象的缺陷。南方一带,气候温暖潮湿,风力较小,因此南方的古典园林建筑,轻巧灵活,通透雅致,翼角纤细,向上高翘,要在北方,很容易被风吹折。建筑开敞,门窗较大,室内和室外空间的相互渗透性较强,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布置较多的层次,适宜于布置小型的文人庭园。南方的古典园林建筑,大多在建筑本身的形象上力求变化,作出美的艺术造型、仅仅亭子、门、窗就有许多式样,很少需要鲜艳的色彩和附加的装饰来取得美的效果。显示出幽雅别致的情调。另一方面,现存的北方园林,大多是皇家园林。这此园林的建筑,要按照皇安的体制,显示皇家的气派,不敢逾矩。我国的古典建筑通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已经趋向程式化和规格化,出现了《营造法式》和营造尺,皇家建筑还有专门制造建筑构件的部门,如北京的琉璃厂
程式化和规格化既是建筑学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标志,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建筑艺术形象的发展与变化。这种束缚特别表现在宫殿和寺庙等正规的建筑上,也影响了皇家的园林建筑。南方的私家园林,主人大多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造园时往往是身居闲职,或已经“退归林下”,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园林的布置,对园林的艺术形象起较大的作用,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承办的工匠也敢于向主人提出大胆的设想、别出心裁的结构,没有什么顾虑。所以南方的私家园林,呈现出较多奇特的布局和奇特的建筑,发挥出较大的创造性。西湖的三角亭,狮子林的扇子亭,网师园的半亭,要是放在皇家园林中,会有失体统的。皇家所要表现的是富丽堂皇,文人所追求的是幽静雅致,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不同,有些帝王如清朝的康熙、乾隆也追慕风雅,可是和文人之间还是存在差别。形成南北园林建筑的不同风格,既受到南北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受到园主的艺术修养和思想情趣的影响,可以说“园如其人”。
作者:景观英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