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严守生态红线 江苏书写绿色新章
日期:2016-04-29 14:08  点击:195

  发展不能没有产业,但产业必须要服从于生态和绿色发展。绿色转型带来江苏产业结构的变化,也是给发展“增绿”。江苏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创造了“苏南模式”。遍布城乡的企业支撑着经济发展。这些年来,他们却下大力气,把企业搬出乡村。

  长江横穿江苏,流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个地市。江苏经济发展正如苏南苏北汇流入江的多条河流一样,与长江相互依存。长江经济带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江苏转型发展要走在前列,率先作为。到江苏采访,我们听到的是绿色旋律,看到的是绿色风景,感受到的是江苏绿色发展的脚步。

  江苏境内,长江干流全长433公里。在推进沿江开发发展中,江苏省提出,特别要做好留白、增绿文章。省委书记罗志军说,我们要切实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采取更严的手段,落实更严的举措,让水清鱼跃成为江苏境内长江生态环境的鲜明标志。

  严守“环境容量”,给发展“留白”

  生态环境容量正在成为江苏人心中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江苏从自身发展中得到的一份自觉认识。

  在长江经济带开发中,江苏处于独特位置。一方面,这里经济发展承载的压力大,另一方面,长江干流江苏段也是许多珍稀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的地方。江苏省省长石泰峰说,要编制好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沿江生态岸线保护。保护好沿江生态岸线,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生命线。

  太湖宛如长三角地区的“一盆水”,盈盈一水,映照着天蓝岸绿的明媚风景。在湖边,记者遇到了53岁的叶志兴,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城外、太湖边上的东山岛上。过去靠湖吃湖,如今他主要经营山上的“事业”,每年种茶叶、枇杷、杨梅,能有10多万元收入。他直接地感受到,“现在太湖水清了,水草和淤泥少了”。

  2007年以来,太湖流域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人口增加了1000万,而水质保持基本稳定且略有改善。尽管如此,无锡市太湖办主任顾岗说,发展中面临的水环境压力还是很大。即使所有企业全部达标排放,水的污染物总量依然超标。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说,太湖治理是无锡市的生命工程,要着眼于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着眼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解决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坚决打赢生态文明建设这场硬仗。

  曾经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乡镇企业,撑起了江苏发展的“半壁江山”,也提出了一些急迫的环境问题。太湖流域,仅苏州就有15万家加工企业,环境容量已经达到极限。江苏较早切身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压力,也自觉认识到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全面小康的全过程。

  “过去,我们基层干部最清楚的是GDP多少,财政收入多少。”泰州市环保局局长钱忠说,“现在基层干部记得很熟的数字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生态环境容量”在江苏干部群众头脑中有着一个个清晰的指标概念。

  划定生态红线是江苏正在推进的一项切实举措,也是给发展“留白”。苏州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8.3%,有109块生态红线保护区。苏州从2012年就实施“四个百万亩”生态保护工程,要建设百万亩水稻、百万亩特色水产、百万亩高效园艺、百万亩生态林。目前已经确定了409万亩,而且提出要确保面积的动态平衡。无锡市生态红线划定的区域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8.6%,这里还划定了耕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泰州全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域面积占了市域总面积的20.4%。他们全面加强了水域、农田、湿地、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确保生态红线得到有效维护。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以敢闯敢干精神,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业绩。“如果说过去发展的经验是冲破红线,今天的发展要求则是自觉划定红线。”泰州市发改委主任张小兵说,生态环境容量成为发展中不能触碰的红线。

  以生态环境容量为“界”,划定生态红线,实际上是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苏州划定了城区边界,原来是80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区,划定边界600平方公里,缩小了200多平方公里,还在周边划定了永久农田。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焱说,城市发展边界的划定,正在改变“摊大饼”的方式,形成城市与农村的“并联”发展。泰州市不仅划定了生态红线,而且通过规划来着力构建空间、总量和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实施新建项目总量与所在地区减排计划“等量置换”“减量置换”机制。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5 13:1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