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为标志,我国迅速进入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高潮期,无论政府还是市场都表现出极大热情。与此同时,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有些耗资巨大的智慧城市项目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度并不高,一些人评价是“成本很高,获得感很差”“局部亮点很多,整体乏善可陈”。不把握“真善美”这一核心理念,就会出现智慧城市基本内涵不确定、评价体系不健全、发展定位不明确、战略框架和路径稀里糊涂的情况,匆匆上马的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不可能真正使城市运行管理和生产生活智慧化。
智慧城市建设应以“真善美”为核心理念、以现代信息科技为主要生产工具、以“城市物质形态灵妙化”“城市社会管理智能化”“城市文化服务人性化”为目标体系。从“真善美”核心理念出发,可以将智慧城市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以“真—科技智慧—物质文明”为基本构架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以“善—管理智慧—制度文明”为基本构架的“管理型智慧城市”;以“美—人文智慧—精神文明”为基本构架的“人文型智慧城市”。这三者之间的内在机制可以表述为:“真”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善”是智慧城市的保证,“美”是智慧城市的目标。三者三足鼎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系统设置”。一个理想的智慧城市,必然是科技型、管理型和人文型的包容性发展。实践证明,仅仅把智慧城市建设聚焦于科技型智慧,缺乏管理型智慧和人文型智慧的观照和引领,必然会出现“成本很高,获得感很差”的现象。就此而言,以“人文型智慧”为中心重新布局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应当成为我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目标。
城市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美好,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应确立以智慧科技为重要基础、以智慧管理为主体形态、以智慧人文为理想目标的战略定位和基本思路,在世界智慧城市建设中开拓出一条具有战略突破意义、变被动为主动的自主发展新路。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