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南京划定六条通风廊道 城市建设需助清风入城
日期:2016-03-17 13:53  点击:231

  几天前的空气质量连日中度污染,曾让南京环保部门急切等待大风的到来。可这座城市三面环山,40多年来,风速却呈明显减弱趋势。所幸的是,南京已在城郊划定6条通风廊道,其中河西、江北风道绵延数公里,在高密度建设区域留下通风口,引风入城,让“水泥森林”透口气。

  千亿元地块给风留“路”

  南京市规划局最近公布长江三桥生态廊道规划,这条北起京沪铁路,南至长江的廊道长20公里,宽2公里。在这50平方公里的空间里,现有建设用地的80%将归还给自然。而据最新消息,这条生态廊道将延伸至长江南岸,河西鱼嘴地区与雨花台板桥地区之间长约4公里的区域被划定为“通风廊道”,禁止开发。这片区域面积至少有3000亩,按目前河西地价,价值近千亿元。

  南京市规划局总规处副处长张成介绍,南京的主导风向为东北和东北偏东风向。长江鱼嘴以南,正是东北风顺长江通道进城的入口之一。留出通风口,有利于城市气流搅动,缓释污染。河西是南京城市新中心,开发密度高,其南部的鱼嘴以高层建筑为主。而板桥新城开发密度同样很高。借助风道将两片高密度开发区域隔离,有利于阻断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促进“组团式”发展。

  让风进城,更要让“干净的风”进城。南京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东北片正是化工产业区。南钢、南化、扬子、巴斯夫、南京化工园和金陵石化隔江相对。在国务院待批的南京总体规划中,化工园所在的长芦片区和玉带之间4公里长,2公里宽,近10平方公里的区域为通风廊道,在东北处的化工区域中留下能输入洁净空气的通风口。

  南京河西和江北,眼下正在大开发大建设,两处通风廊道均面临被侵占的潜在威胁。河西鱼嘴以南控制区已有项目打主意,后遭否决。在江北,留下来的通风口处于长芦片和玉带片之间,被挤占的威胁更大。长芦以化工园为主发展化工产业,玉带片区与金陵石化一江之隔,位于主城和仙林地区上风向,其产业选择尤需谨慎。曾有专家提出将玉带片区一起列入通风廊道,不搞化工,限制开发。但这片沿江区域面积达20平方公里,实在是产业发展的宝地。10年前,玉带曾有意引进千万吨级的炼油和百万吨级的乙烯项目,但遭到否决。南京已对玉带片区制定发展底线,严禁光气、恶臭及高污染项目进入。

  大风成城市稀缺资源

  “雾霾靠风吹”,并不只是调侃。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慧介绍,近10年,德国斯图加特、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城市先后开展风廊的研究与规划。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将通风廊道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他们认为城市忽视通风廊道的构建,是造成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

  根据张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大风成为城市内部日益稀缺的资源。气象部门的数据表明,1960年至2014年,南京年均风速呈持续下降趋势。这期间,该市年均风速下降0.272米/秒。2008年,当地平均风速明显增加,但之后又呈下降趋势。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机构的共同研究则表明,1971年至2007年,南京城区近地层风速从3米/秒降至约1.8米/秒,降幅达40%。南京气象台台长姜有山认为,建筑群增多、增密、增高,是城区风速显著减小的重要原因。

  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程茂吉介绍,南京东有宁镇山脉,北有老山,西南有云台山脉,空气不易扩散,静风频率为22%,全年约五分之一的时间呈无风或弱风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易积聚形成污染。南京有长江和绕城两大主要通风廊道,另规划多条打开主城的通风口,即灵岩山—八卦洲、化工隔离带—长江三桥廊道、秦淮河—主城、云台—牛首—祖堂、紫金山一青龙山等。在张成看来,主城核心区最需要置于风的吹拂下,但要让通风廊道深入高楼密集的主城几乎不可能,只能让风口尽量向主城区靠拢。现有6条风道即便处于城郊结合部,要完整地予以保护,难度并不小。

  德国斯图加特是最早研究与规划通风廊道的城市。当地通过模拟冷空气流动状况,证明城市周边山坡地的峡谷地及山隘出口是冷空气的重要通道。南京周边几大山脉之间的区域被划为重要的通风廊道。而南京紫金山与青龙山之间的廊道上,建起大型产业园。秦淮河从溧水、句容进入江宁后,6公里长的河道两侧都划入南京通风廊道,两侧保留宽度达300米。这些区域要长期“留白”也非易事。张慧认为,长江是南京最大的通风口,江北新区建设提速,应考虑为江风留路。

  风吹不尽GDP里的粉尘

  两年前,南京有意为清洁空气廊道做出专门规定,并计划逐步迁移风道上的排废企业。“这很难实施!”南京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郭健认为,大气流动很复杂,很难进行定量分析,没有过硬的证据证明哪家企业处在风道上。

  “让风吹”的理念,有望通过规划落实到城市核心区。即将启动建设的大校场区域,规划有通风廊道。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段进主持该区域的规划与设计。他介绍,大校场为城市留出一条东南—西北向的通风廊道,借此使得城市东南和西北向形成对流,让风吹进城市。大校场东南侧的七桥瓮湿地公园和周边总共2平方公里区域不开发,主跑道保留,主跑道北侧的整个街区,建筑全部规划为多层。

  “通风,是中国传统民宅的基本要求。”张慧认为,气流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新兴的跨界研究,要精准把握风的动向确实很难,无论城市布局,还是小区设计,都应考虑大气流动的因素,好的环境要“有山”“有水”,还要“有风”。

  无论风的作用有多大,受访者均强调,城市大气治理最终还是靠减排,靠产业调整。南京PM2.5来源中,燃煤贡献率排第一,达27.4%。单纯靠风吹,吹不尽GDP里的粉尘。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5 09:4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