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王明庥:培育“摇钱树”的老院士
日期:2015-06-05 14:30  点击:331

  “要想富,种杨树。”在苏北农村,流传这样的顺口溜。40多年前,江苏年产木材量几乎为零,如今全省杨树栽培面积达1400多万亩,2010年林业产值达1560亿元,无数百姓从中获益。为苏北百姓培育“摇钱树”,并把他们领上了致富路的,正是被人们誉为“中国意杨之父”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明庥院士。

  生于1932年的王明庥,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关注和热爱,特别对林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4年,王明庥毕业于华中农学院林学系,1957年赴莫斯科森林工程学院留学,攻读树木遗传育种,获副博士学位。1961年学成回国后,他一直在南京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世纪60年代,王明庥下放到江苏大丰、东台务农,当地“冬天风起、飞沙遮天,春天雨后、碱花连片”的恶劣环境,让他萌生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念头。然而,在中国林业史上,杨树成片林只能在北方栽种。怎样才能在苏北这片土地上大面积栽种杨树?在林业界前辈的指导下,王明庥运用当时国内才起步的森林遗传学和林木改良法,开始了对杨树良种的选育研究。

  1972年,林业部从意大利引进一批原产北美洲的黑杨无性系种,在南京、武汉、北京同时培育,只有南京获得成功。王明庥率领课题组,将我国原产能在盐碱地生存但不易成材的青杨与黑杨杂交,培育出一批具有速生、抗病、材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的杨树优良品种。经过数年的多点试验,证明其中4个新品种完全适合黄淮海平原生长。1979年,这4个填补我国植物学空白的新品种通过林业部鉴定,然后在黄淮海平原大面积推广。

  育种难,试种推广更难。为了加大推广力度,王明庥用科研经费买树苗,亲自送到农民家里,请农民种树、教农民种树。春来秋往,王明庥走遍了苏北的十多个县。试验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营地。为了杨树的推广,作为独子的他,没能在母亲去世的那一刻守在母亲身边;为了杨树的推广,他患上了难以治愈的痛风病,脚关节严重变形。

  让王明庥欣慰的是,如今,这种杨树已绿遍苏北大地。一排排高耸挺拔、枝繁叶茂的杨树,不仅锁住了风沙、美化了环境,还为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说起这一切,王明庥总是谦逊地表示:“能造福一方经济,为百姓谋得福利是我最大的荣誉。”

  年过七旬的时候,王明庥还针对苏北杨树种植的实际情况,以农民种植户为读者对象撰写了一本《南方型杨树培育技术》通俗读本,以老百姓熟悉的语言,介绍了杨树品种、繁育方法、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以及杨树木材制品加工等内容。院士亲自为一线农民撰书,一时传为佳话。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03:1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