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对很多城市人来说,这近乎奢求。除非你运气足够好、钱包足够鼓,才能够住在距山、水等足够近的地方,尽享绿色。难道离山水远点就不能享受绿色吗?把公园延伸到路边,把广场、路边的“绿”串联起来,在城市里形成线、形成网,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市域景观化、公园化,让更多人出门走上几步,就能进入精心设计、设备齐全的绿道,享受自然惬意,这就是城市绿道网要做的。
济南“刚起步”,要建“八横七纵”绿道网
对于很多济南人来说,绿道这个概念是陌生的。但绿道理念,早于19世纪就在美国产生了。来源于奥姆斯特德规划的世界第一个公园系统——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其沿着淤积河泥的排放区域建造,长约25公里,将四大公园和波士顿公园及其他绿地系统有机联系起来。当时的设计理念是:避免城市生态破坏严重,在都市之中保留、恢复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国关于绿道的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2010年以来,许多城市掀起了“绿道运动”。济南2010年成为住建部首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城市。2013年初,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市规划局委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济南市绿道网规划设计》。
根据《济南市绿道网规划设计》总体布局,在整个市域范围内将形成“八横七纵”的骨干绿道网,干线绿道网总长约1880千米,支线绿道网总长约2858千米,以支线串联发展节点,并与骨干网相接。
如果说机动车道是“快行系统”,那么,绿道就是以绿化为特征、供市民休闲的“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了“慢生活”的空间。
绿道要成“网”,才能发挥五大功能助力生态城
市城市园林绿化局绿化指导处处长安吉磊说,目前的绿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绿道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和连通性,简单地说,就是成“网”。比如玉符河大型生态绿道,就是将济南南北连接起来;还有已基本建成的小清河绿道,以及准备建设的黄河绿道等,都是济南“稳步推进、逐步成网”的体现。
“不仅是连接节点、景点,绿道之间也要连接,这样才能在全市形成南北东西畅达。”他说,绿道成了网,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首先是生态环保,通过建设绿道,能滋养水源,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特别能大幅降低当前的PM2.5污染程度。
其次是理念宣传,形成教育廊道。通过“串”、“联”、“围”,将我市的景点、文化自然遗产以及其他不可再生资源有效地保护起来,为野生动物栖息、迁徙提供绿色通道。
再次是休闲游憩,将城市零散的旅游景点和景区有效连接,打造绿色旅游线路,方便市民、游客旅游参观,从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是经济拉动,通过绿道对接人流集散地区,形成经济廊道。还有交通功能,绿道内主要是步行或骑行,有助于城市构建慢行系统、绿色交通。
此外,从规划来看,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
中心城区将建8条东西向绿道,12条南北向绿道
根据《济南市绿道网规划设计》总体布局,近期将在中心城区修建绿道20条,包括东西向绿道8条,南北向绿道12条。
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刘建东告诉记者,中心城区绿道建成后旨在实现以下几点主要功能:
以玉符河、小清河、大辛河、济菏高速、中心城南边界、黄河、北大沙河、东绕城高速绿道围和形成的两层绿道网,串联济西湿地公园、华山风景区、新东站白泉公园、蟠龙山森林公园、龙洞风景区和济南国际园博园等大型发展节点。
以西泺河、护城河、广场西沟、经十路、近郊风景区和龙洞风景区绿道串联小清河、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护城河、泉城广场、泉城公园、英雄山、马鞍山等古城区重要公园节点,接入到外围绿道网,方便游客游水、赏泉、览山、品城,推动旅游发展。
以腊山河绿道、济南西站中轴线绿道的建设带动西客站片区旅游经济发展。
以世纪大道、凤凰路、新东站中轴绿道的建设来带动东部新城旅游经济发展。
刘建东说,“绿道的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说了算,需要的是整个城市的协调和规划。唯有如此,绿道网才能在整个市域内四通八达,给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