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能源价格改革:既要加大力度又要体恤民生
日期:2015-03-18 21:16  点击:769
   元月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份文件,2015年底要基本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也就是说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以水价改革为标志的资源价格改革都要“动真”的了。水是生命之源,须臾不可离弃。水价改革如此,油价、电价又怎样呢?这些生活必需品调价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低收入者是否承受得了?虽然资源价格改革的“时间窗口”来临,但在加大力度的同时,如何体恤民生?需要小心拿捏。

  ——亚夫

  ■我国自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0年达到32%,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石油消费量一半要依赖进口。2012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2.8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7.8%,已成为能源消费大国。

  ■在能源短缺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消耗和浪费仍较严重。2011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费量却占全球的20%左右,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另外,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耗油量急剧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

  ■从前年起,以阶梯电价、水价为代表的资源定价机制调整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大幕,去年在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又加大了改革力度。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能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今年,要进一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把握改革时机,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在价格体制改革上迈出新的步伐。

  □梁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这意味着涉及广大居民的水电油气价格改革将进入市场化定价的“深水区”,推进这一改革有利于体现能源的稀缺性,反映能源的真实成本,进一步增强居民的节能意识。

  从2012年开始,以阶梯电价、水价为代表的能源定价机制调整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大幕,2013年又对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大了改革力度。在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性产品价格机制,统筹兼顾,解决好改革取向、利益协调、改革时机等重要问题,尤其要考虑群众的基本生活承受能力,建立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与物价上涨幅度挂钩的机制,不因为价格上涨使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影响,在价格体制改革上迈出新的步伐。

  我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大国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逐渐成为能源消费大国,与此同时,能源生产能力也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较高水平,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经济安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3.2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5.0%。同期,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5.6%,与能源生产增速的差距不大,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以上。能源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量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12年的10.3%。

  据《世界能源展望2013》指出,中国将在2020年后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到2030年将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石油消费国。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这些新兴经济体将推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超过三分之一。预计202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印度将成为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而美国得益于页岩气开发将在2035年前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预计到2035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将比当前水平增长50%;人均能源需求增长40%,达到与欧洲相同水平,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我国自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0年达到32%,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也就是说在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当中的一半要依赖于进口。到了2012年,我国石油的净进口量达到2.8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7.8%。

  能源价格改革的紧迫性何在

  1.能源短缺,人均拥有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大多数能源性产品的人均拥有量长期低于甚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人口众多、能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能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越来越明显,支撑发展的战略性能源如淡水、耕地、铁矿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17%、67%、7%和7%,明显偏低。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2.4亿吨,占全球的48%;粗钢产量达6.37亿吨,占全球的45%。

  2.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在能源短缺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消耗和浪费仍较严重。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2010年我国能源产出率与日本相比只及日本的1/7-1/5,2011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费量却占全球的20%左右,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

  目前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单位GDP石油消耗和机动车每百公里油耗都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耗油量急剧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能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

  3.能源产品价格被低估,价格体系被扭曲

  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了能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要素市场体系不健全,已成为经济发展呈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模式的一大症结。这种现象一方面造成石油、煤炭、天然气、地下水等宝贵的能源被滥采滥用,断了子孙饭;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使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了奢侈品。比如有的煤炭富集区,自恃有煤价优势,发电便宜,大力发展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污染且产能过剩的行业,搞到后来,天灰地陷,富了一小拨、坑了一大群,当前获小利、将来吃大亏。

  能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导致一些地方、行业、企业在发展能源型产业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到能源节约和集约利用因素,生产方式相对粗放。以天然气为例,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但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仅为5%,远低于24%的国际平均水平;我国天然气能源相对贫乏,剩余可采储量不足世界总量的2%,人均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左右,但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出厂价格大大低于进口天然气到岸价格。普通居民也很难始终保持合理消费能源,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此外,政府未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或不合理消费行为适当课税,影响了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投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约束、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

  因此,无论是从扩大进口能源产品、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还是从激励社会资本投资勘探开发能源的角度,都要求尽快调整不合理的能源价格。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加快价格改革,理顺能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3 16:3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