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6日,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山西吕梁举行。中西部22个省(市、区)的林业、扶贫部门负责人齐聚吕梁,学习交流山西林业扶贫经验。
此次会议举办地山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全省有36个国定贫困县、22个省定贫困县,144.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5.94%。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高度重合、互为因果。吕梁山是深度贫困最集中的区域,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对此,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从省情出发,通过生态脱贫互促双赢、生态优先综合施策、项目联动稳定增收、群众参与激发内力、党政齐抓协同推进等举措,开展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
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左权县于2016年创办了彦岗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左权县一直坚持以“治荒山、绿山头,种树种果富农民”为宗旨,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每年带动周边200多名农民实现就业,农民人均增收1.5万元,实现了“办好造林合作社,带领群众奔小康”目标。
该省岢岚县神堂坪乡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6350人。近年来,该乡按照山西全省“五个一批”生态扶贫的战略部署,立足本地适宜沙棘种植开发的实际,探索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发展沙棘产业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的发展路子。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山西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牧则牧,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社会、经济、生态共赢之路。
对此,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会上表示,这次现场观摩会在山西吕梁召开,既是对山西林业扶贫工作的肯定,也是希望借这次观摩会的召开,学习借鉴山西加强生态扶贫组织领导、明确生态扶贫工作思路、明确生态扶贫实现形式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对林业扶贫工作的认识,细化政策措施,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
山西林业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山西省将林业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创造出造林合作社等精准扶贫模式,为全国林业扶贫工作提供了生动样本。
据了解,山西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扶贫摆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十大超常举措”的首要位置来抓,制定了林业生态建设推进脱贫攻坚方案,将生态脱贫考核纳入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对造林质量与脱贫成效实行双考核。
其次,山西创新了林业扶贫的新模式。创造性地组建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探索形成合作社独立经营、合作社入股企业经营、村集中组织合作社经营、多个合作社联合经营等多种机制。公开遴选力量雄厚、经验丰富的造林公司、大户、社会组织作为领办人,解决贫困群众无法垫资的难题。要求贫困人口必须占合作社总人数的60%以上,造林任务集中安排给合作社,从制度上开启“绿色通道”。
同时,山西创新了多部门联动扶贫的新机制。林业、扶贫、农业、工商等部门联合出台扶持和规范合作社建设的指导意见,从遴选领办、注册组建、任务安排、质量保障、劳务支付、成效考核六大环节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林业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扶持政策、核发造林资质、发包林业项目、进行技术指导;扶贫部门负责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身份认定,对造林任务、劳务收入、盈余情况进行跟踪统计;财政部门筹集资金将贫困县造林投资标准提高到每亩800元;农业部门引导合作社依法建立、规范运行;工商部门负责审核、办理造林合作社注册手续。
此外,山西创新了林业扶贫收益分配的新制度。通过前期造林、后期管护经营等举措,确保贫困人口有长期稳定收入。每个合作社的造林劳务支出占比45%以上,其中贫困劳力收入占比必须达到60%以上。造林结束后,仍由贫困户长期管护获取护林收入。鼓励贫困社员参与经营,以“保底+分红”为基本利益保障模式,让贫困群众得到租金收益、补助收益、劳务收益和股份收益。
目前,山西58个贫困县完成造林任务260万亩,占全省总任务的70%,6.2万贫困劳力参与造林,获得劳务收入4.26亿元。其次,山西省石楼县2016年选聘各类护林员898名,户均增收6000元。同时,山西省隰县组织28个合作社带动1400多个贫困户发展玉露香梨、连翘、核桃经济林10万亩,当年户均劳务收入1.5万元。
宁夏:发展林业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云南玉龙县:发展林下经济 做活绿色文章
东北地区经济林建设和林下经济开发利用
贵州关岭县:发展林下经济助农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