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戴复东
日期:2017-12-03 15:33  点击:8609
戴复东:建筑设计是服务性工作 要有为别人服务的思想
个人简介:
       戴复东,院士,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194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和钟训正、齐康、郭湖生、吴贻康等人同学,师从中国现代建筑学的主要奠基人刘敦桢、杨廷宝、童寯,水彩画大师李剑晨等人,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并任世界屋顶绿化协会名誉主席、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居住委员会北亚州地区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等职务。
6fe8db4b-99e6-4635-890a-05c4dcd16a64
主要事迹:
 
       什么是当代建筑?建筑的“当代性”如何体现?当代建筑师又能为后世留下具有怎样时代特征的建筑?
 
       面对记者的采访与提问,参加“UED2012建筑学术沙龙”的许多建筑师陷入思考中。
 
       “立方•中国十年中/德巡回展之北京站”在位于宣武门的中华圣公会教堂迎来众多执业建筑师。坐在这栋保存维护完好、仍具有使用功能的近代建筑里,当代的建筑师们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当代性”命题之辩
 
       “30多年来,我们每年建了那么多房子,但是为什么没能形成当代的、主流的中国建筑(601668,股吧)风格。目前,盲目追求形式、过分讲究装饰、违背生态规律、缺失建筑文化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审视当代中国建筑,一位建筑师如此发问与反思。
 
       不过,在这个充满城市发展辩题和建筑潮流四溢的时代,似乎并没有确定性的答案对中国建筑师给予指引。
 
       齐欣建筑事务所总建筑师齐欣认为,所谓建筑的“当代性”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的当代性,另一个是客观的当代性。作为一名建筑师,他是一个实践的主体,首先肯定逃不掉主观性。
 
       原地(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李冀则表示,“当代性”是建筑师都很关注的话题,是一个好建筑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很多真正优秀的建筑,都必须具备所谓的“当代性”,但实际上最有魅力的部分反而是不当代的部分。
 
      “所谓的建筑‘当代性’应该由后人评述。现在是一个思想割据的时代,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对建筑‘当代性’的理解也不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发表了上述观点。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王戈的看法与众不同。他建议年轻的建筑师要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想法,建筑的“当代性”并不是现今思考的当务之急。
 
       普利兹克奖评审委员会曾这样评价王澍:“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25年前,王澍在《中国当代建筑学的危机》一文中表示,25年来中国当代建筑学谈不上有什么进展,有的话,也是对西方建筑学模仿甚至抄袭的手段娴熟了。他曾看到建筑系二年级学生的作业,已能娴熟地模仿极为复杂的解构做法,但作者却回答不了一些最基本的构造问题。
 
       于是,每年春天,王澍都会带学生去苏州看园林。他认为,古人的造园,代表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建筑学之外的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建筑学,是特别本土、也是特别精神性的一种建筑活动。王澍说,画中的房子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在中国本土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作为实验建筑师,王澍不仅对当前建筑乱象提出批评,更通过自己的作品提出解决的办法。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迄今为止王澍设计的体型最大的作品,也是能够全面体现他的设计思想的作品。许多建筑利用了大量废旧的砖瓦,墙面都不抹灰,地面、屋顶等都裸露着水泥,他想借此表达的正是一种“贫寒的美学”,这也是中国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王澍说,好的建筑师应该有一个长期坚持的思想,并且通过不同的建筑机会来表达。在他惟一的商业设计作品“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里,王澍为每4户人家设计了一个公共活动区,类似于北方四合院,希望能借此打破城市邻里间的冷漠。
 
       牢记建筑的本质
 
       为谁做建筑?这是每一位中国建筑师需要扪心自问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含糊不清,自然会导致建筑创作方向不明。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宫殿、庙宇、城堡、宅院、高楼等多种建筑类型相继出现,进而满足了人类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但是,时至今日的建筑创作与实践仍不能忘记,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人对建筑功能的适当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不少高大奇异、奇形怪状的建筑,形式大于内容、形象大于功能。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建筑界的重视。
 
       “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责任,不管市场怎样变化,不管能不能赢得项目,建筑师一定要负责任,对城市负责、对文化负责。”北京构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杜孝民强调。
 
       不过,当前中国许多建筑师往往难以做到独立创作。他们的设计方案经常会被开发商、投资商和业主的意见所左右;一些建筑设计还会受到用地政策、行政干预等方面的影响。同时,部分项目还要考虑到设计单位的经营等。很多综合因素使得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难以充分表达,社会公众对建筑的参与度也非常有限。
 
       在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景观学院副院长、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昀看来,当代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更像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越来越注重视觉性。但他自己更偏爱中世纪建筑,因为中世纪建筑更加注重情感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戴复东的看法很有指向性,“建筑设计本身是一个服务性工作。建筑界的人要有为别人服务的思想。这里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拿钱为别人服务;另一种是没有其他条件和要求,真心诚意地为大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才是建筑界最应该重视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浮躁,才能不出错。”
 
       至于当代建筑如何能出现更多关注普通百姓的精品,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元超认为,建筑从古至今都始终存在着不变的基本价值。只要遵循建筑的基本价值,即使很普通的建筑师也能创造出很好的作品。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是城市的载体。”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鹤林表示,中国建筑创作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建筑师们对过去做法的反思,为的是能够脚踏实地回归建筑的理性和本原,并在今后的创作中,坚持文明求同、文化求异,坚持走特色之路,创作出符合当代和地域要求的建筑精品。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3 19:0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