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风景园林创新发展论坛钱睿演讲实录
日期:2017-06-26 09:39  点击:569

多国嘉宾共同探讨风景园林行业创新发展

AECOM设计师钱睿

  非常感谢园冶论坛的邀请,我来自AECOM,我的本科(专业)是城市规划,我的第一个硕士(专业)是城市设计、我的第二个专业是风景园林。在这样的一个教育背景下,我加入了AECOM这样一个公司。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公司内部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希望能够知道在多个专业面对同样城市发展问题的时候,我应该如何去工作?我今天的汇报就是跟这个相关的。

  我演讲内容的第一部分是“最伟大人类景观城市的时代”。在我们公司内部有这样的一个团队,也就是我所在的团队是负责这个研究的,并不是独立地去做项目,我们是在做项目的同时也要展开这样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里面我们希望去拓展,大家知道AECOM的城市设计团队实际上是从易道的一个团队演变过来的,所以我们对园林景观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我们在过去几年的实践过程里面,我们希望去拓展的并不是景观实践的边界,而是我们理解景观本身的边界在发生变化。

  景观对于人类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公园,或者是一块绿地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去做的所有的建设性的工作,实际上在构建的是人类的景观,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这里把它提出来是最伟大的人类景观城市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的数据里来看到为什么我会给出这样的定义。(现在)超过5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当中,截至到2050年。会有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当中,这个数字其实是不断地变化的,70%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当中的这个年份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提前。从最初的2050年已经提前到了现在的2020年。第二个数据,全球每年消耗的能源有70%是被城市消耗的,但是全球每年80%的财富是由城市产生的,这其中50%的财富是由前100个城市所产生,所以我们给出来的判断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地增长,所以我们得到的结论,城市无疑将是迎来世界区域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它将持续地为这个过程提供动力。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怎么样呢?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过去5年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些重点事件,或者重点的关键词,从2011年开始,我们想到的关键词是转型与重构,2012年是多元与包容、2013年是城市时代的协同发展、2014年是城乡统筹规划,2015年是传承与变革,2016年是中国城市规划60年。我们展开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反思与展望。在这样的过程里面我个人认为,包括我所在的团队认为,我们急需去理解并不是说中国的哪一个城市,而是中国城市社会它运行的机制,还有为什么会在短短的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时间里面,中国的城市化率可以这样地飞速增长?我们看到了,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城镇化过程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在过去的35年里面,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一过程是由乡村向城市,由西部向东部,由三四线城市向特大型城市来进行移动的。在不同的媒体里面我们看到一组数据,就是中国在未来的20年内将会规划超过两亿五千万的人口,由乡村或者小城镇迁往城市。

  刚才这样的数字或者文字给大家的印象可能不够直观,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年在中国发生的一些变化,长三角的城市群、珠三角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我们把京津冀放在了最后,是因为京津冀最近非常热,突然出现了雄安,突然出现了通州。也就是说从我们刚才看到的这四张地图上来看,我们会看到中国未来城镇化的进程将主要决定于超大型城市群的发展,还有它的形成过程。但是超大型的城市群也意味着超级严重的城市问题。有哪些问题呢?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来看,我把它主要分为三类;

  1.缺乏综合性和整合性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具体内容我就不说了。

  2.缺乏协同,凌乱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这个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无论是学生,还是从业者或者是学者,应该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就是我们的规划是一回事,然后到实施过程的时候是另外一回事。

  3.缺乏高质量、高效率的建成环境运营与维护。到这儿的时候整个我们建成环境的运营与维护,和建成环境的规划和设计者和施工者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就导致我们的建成功能一直是失效的。因为我是一个专业的从业者,一个设计师的身份来看,在我们的专业范畴内它到底是有什么样的问题呢?它的问题来自于在我们的实践过程里面,我们是由一个专业,或者一个专业的职能部门来做一件事,做完以后把它递交给下一个部门,或者递交给下一个专业、下一个团队来做,在这样的过程里面它消耗了非常大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导致每一件事和每一件事之间都是脱节的,无论是客观上从时间上脱节,还是主观上从话语权上的脱节。我们在刚才那样的一个时间的过程里面,有很多的公司都提出来了我们需要有多专业的合作,我们要有多专业整合性的这样的工作过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右面这张图,这样的一个合作过程在本质上和上面那张图实际上是没有区别的,它只是加大了一部分其他专业在本部门或者本专业实践过程里面的一定的话语权。

  第二个部分,我就要来说城市实践之问,就是我在分析这样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从易道到AECOM演变的过程里面,我们实际上也在不断在提我们要多做专业(的事),但是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感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碍,就是我们在推这样的实践过程的时候,我们公司内部就会出现争吵,出现意见不合,那么我们就开始来提问,城市实践到底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理解这个城市实践?从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的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长久以来城市作为设计作品,并非由建筑师或者设计师独立完成,实际上设计城市这件事是由社会上多方合力完成的,包括律师、规划师、工程师、政府官员、会计等等,以及最重要的是市民和城市的使用者。大家可以看到这张PPT的后面是纽约,在纽约最著名的有几件事情,第一是纽约的分区法案来塑造了它的城市形态,第二是在美国首先开始进行了容积率的奖励、交易以及储存机制。大家知道这两件事情都不是由规划师和设计师来促成的,这两件事情完完全全是由律师和会计师促成的,在这样的过程里面,为什么他们可以来对城市形态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在城市长久发展的过程里面,我们看到了对于空间的划分、对于空间的规划、对于我们目之所及的景观的构建,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在去划分公共利益,而并不是仅仅地去来做一个空间美学的演绎。

  第三个部分是以城市设计,或者说以城市实践的结果来看,城市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本土化的策略来满足利益增加的地缘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中国当代城市实践非常之懒,我们不断地去抄国外的建筑,我们没有自己文化这样的一个很明确的符合性的语言出现,这样的语言在媒体上面层出不穷,但是我们还是以一种本土化的策略在满足我们的地缘需求,也就是说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城市。也就是说我们在分配公共利益,在划分公共利益的方式上面是符合我们现在的需求的,所以这个城市才能一看就是中国城市。

  第四部分,城市设计从(上世纪)50年代在世界上以一个专业领域出现以来,它已经从反馈性的工具到一个能够自发前摄的对未来城市的演变、发展提出主动性的策略的一种工具,甚至在世界众多的地区,城市设计可以催生政治变革。这件事情,我要来讲一下城市设计的历史,就是城市设计1956出现的时候,是在哈佛大学一门课程叫《设计公共部分》的设计课程出现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二战以后美国为了消耗过剩产能来大力发展郊区。然后在建筑学院、在城市规划系里面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就是我们需要把人们的生活带回城市中心,这个是它的起源。我们可以看现在的中国从特色小镇开始,然后到我们要大力发展二三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因为我们在产能上过剩,我们需要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在纽约、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现在实际上是在靠城市设计来给这个城市的未来治理战略,也就是从设计本身的功能现在变成多种的了。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既有积累的问题,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另外一方面是帮助我们决策者来产生愿景,来确定愿景的这样的工具。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城市设计已经超越了空间的设计范畴。我想再经过了我前面讲述的这些内容,这部分大家应该非常容易理解,它已经开始成为设定并执行公共利益分配准则的跨行业、跨尺度、跨地区的策略,进而成为了重要的社会治理工具。

  五个这样的问题促使我们来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来看待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在过去我们每个专业在谈论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大概的语言的方式都是这是景观的问题,这是建筑的问题,这个问题去找工程师,这个问题去找交通规划师……但实际上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它并不单属于某一个专业。我们下面来看这些一起都是什么?我就快过了不细讲了,因为时间有限。

  第一个是环境的弹性与韧力、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食品安全与农业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公平、社会正义、人口的老龄化、人力资源的流向、城市的无序扩张与郊区化、老旧基础设施与重复的投资、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以及使用的效率,那么这样的问题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你们能把它分类吗?分到某一个专业里面去吗?答案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提出来这个过程在我们AECOM内部,也是经历了非常长的斗争的时间,就是试图去说服每一个专业,你需要改变你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你才能够知道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比如说我们拿老龄化来说,或者拿前面出现的人力资源流向问题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对北京、上海这样超一线城市来说,它希望吸引全世界最好的人才,但是对于这些人所在的老家,这些相对发展次发达一些的城市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人才流失。

  那么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之中,必须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前提放在前面,就是我们到底怎么样去配置我们的公共资源?比如说很直接地一个就是,我们要做某一个新区里面的公园我们到底要怎么做?它能否为公园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公共空间的框架?然后这个公共空间的框架能提供一个更理想的公共服务的工具模式,然后去吸引更多的人来这儿创业?这样的产业园现在在中国应该是非常多的,大家在实际项目过程里面有时候会遇到的,但是我们现在要强调的这个前提我们如何去定?我们如何把这个很清晰的前提来指导我们后面的这样的设计工作,以至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不至于迷失。我们提出来了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整合式的工作矩阵,这些专业是我们AECOM能够提供的这些专业,一共有9个。

  然后这一些问题是我们在生活里会遇到的,大家看到它不是按照专业来进行划分的,我们没有说自行车它是属于交通,我们也没有说防洪这个问题它是属于环境,或者属于景观、或者属于建筑,我们想要说服我们自己的团队相信的是城市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然后在城市的环境里面,有这样的问题的环境里面,这些专业实际上是相互连接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做这个专业实践的时候,并不是说我规划做到了来交给景观和建筑,而是在我做规划之初我就需要有景观、建筑,甚至预算,甚至工程的团队跟我一起来进行决策。这里也并不是给他提供一个更多的话语权,而是跟我一起工作,就是决策权我需要先去交出来,我才能够判断这一部分的决策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执行。

  我把这几个案例很快地过一下,大家可以看它到底连接了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空间策略怎么样去解决的?这个是伦敦奥运的总体规划、这是台湾台中草古道的一个项目。实际上这个项目就很典型,它就是通过公共空间的一个改造的项目,来改善了城市周边的业态,还有整个居民群体的比例,还有类型这样的一些项目。这是雁栖湖,我们在做总体规划之初跟政府,还有政府所委托的人来谈判的时候,我们一直都在说这个项目在会后一定要交还给一个运营商,能够让它向公众开放,因为这并不是一个行宫一样的地方,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城市的遗产,这个是我们设置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在做一个Resume的项目,但是这个Resume能否被递交给公众,能否以一种服务的方式被递交给公众?经过前面的这样一些论述,我们希望中国在未来能够有多面向公众的。这样的参与,深层次的空间的生产力,以及中国式的空间特质与城市特质。最后是我自己总结的,AECOM城市实践实际上是希望从空间的尺度到活动的尺度,从形态的设计到关系的设计,从表达愿景的蓝图到可行动的方案,从空间范畴的设计到社会治理的工具,从精英化的价值到公允化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实现AECOM不断在做的广告“共同构出更美好的世界”,我的汇报到此为止,谢谢。

  提问您对景观创新问题的看法?

  钱睿:其实景观创新这个问题,我一开始我觉得我有回答了一部分,就是我们试图去改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理解景观,如何去理解Landscene到底意味着什么,Landscene到底指的是不是一个公园、一个花园,或者一条滨水绿带这么简单?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了,我个人对于Landscene的理解,就是跟这个英文单词相关的,Land就是土地,scene就是你们看到的景象,也就是目之所及,都应该是景观。我们在做这个景观实践的时候,在理解景观的时候,它的边界实际上是给拓宽了。这个并不是说我们实践要拓宽,而是我们理解它们要拓宽,这个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这些和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是相辅相成的,就是你要改变你理解事物的方式,看待问题的方式,前提改变了,行动才有可能发生改变,你理解的前提不变,行动做再多的改变都是无用的。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3 23:4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