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巴黎“大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开始显现,然而它以“拉德芳斯规划”和多座新城的整体规划设计,逐渐摆脱了“大城市病”的困扰,向平衡和谐发展。时至今日,全世界城市规划界仍然公认,在建设新城从而实现功能迁移方面,最成功的,就是法国巴黎。
策略:多向疏解,缓解“单中心”压力
“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巴黎对环境的恶化高度重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开发中心主任冯凡说。1965年,为了保住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向外围地区疏散中心区过于集中的人口,巴黎在区域规划中首次提出建设新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
而今,沿着巴黎城的外围地区,在塞纳河、马恩河、卢瓦兹河河谷的方向,排列着马恩拉瓦莱、埃夫里、伊夫林、赛尔吉蓬图瓦兹和默伦塞纳尔这五座新城。它们并不脱离巴黎独立发展,而是与市区互为补充,构成统一的城市体系。
新城修建前,巴黎由于人口大量扩张,不断兴建住宅,古建筑被毁掉了三分之一。而在新规划的社区里,低层、低密度的住宅成为鲜明特点。新城在规划建设中格外注重与环境的配合,将天然水系或人工湖泊巧妙地组织进来,外围有绿带环绕,并与原有的城市化区域隔离开。
成效:新旧城发展平衡,靠便利交通连接
“单中心”向“多中心”的发展规划,使得巴黎旧城和新城实现了平衡发展。
各个新城都突出了不同的发展特色,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在错位竞争的同时,新城也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距离巴黎市中心较近,平均距离为25公里左右;新城与巴黎老城通过优质的公共换乘系统连接,交通快捷方便。
“新城向功能复合体的方向发展。新城里既有工业又有办公楼、事务所和其他公共设施、娱乐场所等,这样的设计为居民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使得新城居民能在工作、生活和文化娱乐方面享有与巴黎老城同等的水平,并成为巴黎大区新的增长中心。”巴黎城市规划管理中心是专门负责巴黎新城规划管理的机构,中心规划部主任让·皮埃尔·帕里斯说,巴黎新城最成功的一点,是已经在整体上拥有自己的独立发展系统,脱离了“新城”的初级阶段。
经验:新城不能功能单一,须设定公交定位
“一座新城必须在设计之初,就包括住房、经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所有功能,并让它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巴黎经验表明,新城不能只是工作城或睡城,如果新城在设计之初就缺少必备元素,最终效果也必然是失败的。
冯凡分析,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定位很重要,这是建设新城规划的重中之重。冯凡强调,在新城,巴黎的公交化率达到85%,比老城还要高。现在,巴黎共有5条轻轨和300多条公交线路连接郊区和市区,并且还有到郊区的夜班车。这样即便市民不开车,深夜回郊区新城也不愁等不到车。
巴黎经验表明,一个城市会在三十年内达到成熟的状态,因此需要采取灵活的规划方案,有效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冯凡介绍,“在大巴黎规划中,为了保护巴黎的古建筑,巴黎市中心的行政级别和大巴黎城市的行政级别是同级。这种城市规划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