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迭代林地流转模式,“股”舞民心。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迭代升级以股份合作为主导的林地经营权流转模式。采取“国企出资金、林场出技术,林农出土地”的合作模式,采用“山权不变,林权共有,收益按比例分成(林农40%,林场60%)”的分成方式,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林权流转中转站,正确处理国企、林场、村集体和老百姓之间的利益关系,精准解决合同到期采伐难、延续难、延包难等一系列问题,充分激发林农合作积极性,建立起稳定、可持续的集中流转收储链条。目前,已选定松源街道、左溪镇两个山林流转试点,收储林木1731亩;获得5家国有银行集体授信9.6亿元。
二是创新森林经营模式,“碳”路先行。结合现代林业精细化经营技术,依托“国储林+国乡合作”项目建设,统筹实施珍贵树种造林、杉木大径材培育、经济林、速丰林等多样化、规模化经营,开展森林康养、林业碳汇、林下经济等特色化、立体式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增强森林储碳释氧能力。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区内修建林道、防火带、管护房、灌溉设施(水池)等配套设施,全面提高森林管护效率,最大化森林资源效益。目前,项目基地内活立木蓄积总量240万立方米,商品林亩均蓄积12立方米,远高出全县林地亩均蓄积6.5立方米;庆元林场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建设碳汇林1640亩,碳普惠减排量备案登记19172吨。
三是构建科学运作体系,“驱”动共富。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原则,由社会企业作为实施主体,负责林业投融资、资产资本运作、全县商品林合作经营等事项。同时,二轮合作收益以每年不低于公益林补助的标准提前预付,到期后按“多付不还,少付补足”原则结算,以“时间”换“空间”、促“青山”变“金山”,推动山区群众实现共同富裕。项目涉及全县19个乡镇231个自然村超10万林农,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增加劳务收入2000万元。目前,相关企业兑现第一批流转收储资金700余万元,预计合作到期后村集体和林农可获益1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