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李发生:中国城市棕地土地再开发
日期:2017-05-12 09:31  点击:287

  今天在这样的场合中我很开心,因为以往类似的会议都是在讨论关于土地的一些工艺方法、技术、工程技术来解决问题。包括几个大的单位和国际知名的团队,建设部、环保部、国际单位都在研讨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怎样使中国在未来的很长一个时期,多少机会将会产生于棕地这个领域中,以及怎样做到让风景园林和景观学也参与到棕地土地的建设当中,我个人觉得这个方向的发展还是很值得乐观的,因为中国此时的棕地的数量是很大的,虽然具体的数据还需要大量的工作量,但整体上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正如刚才穆尔女士所说,现时的修复情况属于基础设施已有完善,达到了应有的功能但并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其实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具有了美学价值,往往会做的很好,更有潜力。比如之前有个清华的教授和我说过,看一个学生的书桌或者私人环境是否规划得足够好,是不是美观,可以间接看出一个孩子最终职业生涯发展得是不是足够远。所以我们对于要衡量的的除了基本功能之外还有没有足够的秩序感。

  我认为我们中国的城市棕地再开发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做深刻的修复,而是把它修缮起来继续使用它原先的功能,第二个就是排除污染,做到真的修复。十月份的会,会在很大的一个棕地上和澳大利亚协办开。

  棕地开发现在更多是修复,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棕地开发以及棕地开发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呢?我们之前进行了同政府和建设部的领导交流,考虑到开发的不可持续性要怎样避免和解决。

  如下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图,每个黄色的点代表小的城镇化的单元,大家可以看到美国欧洲、包括印度,城市化的程度很高,因而避免不了讨论城镇化的问题。我们目前有个近期的目标,就是未来的三十年大多数人都要在城市里工作和居住,我们国家在未来的时间中大部分都是在城市中生活的。所以如果城市生病了,我们确实需要有一个好的方法来修复和整理。

  美国有一个国际《science》,它曾第一次做的专刊:土壤问题是最后的科学前沿其实土壤的修复和整理本应该是富人做的事,因为当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就没办法做修复和治理工作。专刊中谈论了各个国家的土壤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及化学污染,这些城市里的土地问题往往是重要的形式。

  城市棕地中产生污染的主要是大工业、冶炼厂、炼铁、有色金属这种工业活动,在我们进行小组的研究或国家级的集采项目的基础研究时,很多区域都属于高度污染的程度的。在整个主方向半径十几公里的主导区域,污染等级非常高。这样的棕地表面很平静,但采样深入到地下几十米的时候都有很严重的化学污染,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也很多。所以这种表面平静的地块实际上是被严重污染需要大力清理修复的。

  怎样把我们的垃圾填埋场做得更有价值呢?

  北京现在属于国际化的大城市,但其周边地区实际上都是垃圾场,也就是所谓的“垃圾围城”现象。从上世纪开始,垃圾填埋场都没什么阻隔措施,近些年遗留下来的垃圾场里的物质什么都有,而且随着地下水的运动不断扩张,目前我们往往不够重视,但往往当一个城市发展程度越来越好时这样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学术上是需要战略眼光的。

  另外的内容就是我们平时所关注的规模很小但是数量很大的棕地,比如加油站、地上的储罐系统。

  下面我想梳理一下什么是棕地,它指的是废弃、闲置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或者商业设施用地,这一类土地在开发或者利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现已存在或潜在的污染问题变得复杂。棕色土地其实比较难以辨别,因为在土壤里的污染往往是看不见的,棕色土地往往会通过皮肤接触、摄入、或呼吸吸入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另外,棕色土地是具有风险的,不过风险也有几个前提条件概念:首先是有害物质,即那些在土地上的污染物。其次是受体,即生态受体或人体。有了两个因素之后,如果没有暴露,比如工场在深山里的时候,就不会具有风险。所以风险需要三个要素同时存在。美国在对风险的研究和管理都有很精准的发展,比如对于风险的预估和计算都有很好的手段。

  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很多技术还是不够精细的,但在美国,北欧等国家已经有了很精密的档案系统,对于棕地的面积大小、中高低风险都有比较好的管理系统。在我国这些数据一旦梳理出来,比如数量规模问题,在景观方面怎样工作,都是可以慢慢量化出来的。

  现在我国有个城市发展策略:退二进三,首都北京三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要想比较好的掌握一个城市的棕地数量,最好是从根本上了解一个城市的棕地发展。比如从1984到2013年,北京建城区扩大了三四倍,在中国的城市变化很快。这种二三十年的大的演变在发达国家中其实很少见的。正如刚才穆尔女士提到的伯明翰的演变问题,涉及城区的土壤调查结果虽然比较粗放,但可以看出我们城区比非城区的污染程度还是要高一点,因为人类活动密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影响。污染程度越高,之后的治理成本也就会越高。

  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有条理有规划地去做,怎样使土壤从国家政策的角度,通过一些管理办法和条例完成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是怎样控制增量,就是控制现在棕地的增加数量和速度,调整原先粗放的管理模式。第二就是修复和改良现有的棕地。其实棕地改良从提出到发展,至今也只有几年的时间而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国际上参加重要的土壤修复的会议时我们与一些学者交流的时候收获的信息有,近几年我国的城市棕地再利用和修复事业是很有活力的,比他们预想的程度要好,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规模也越来越大,公众意识也大大增加,工程技术,从国外回来的人才都越来越多,大型棕地修复的工程经验积累也越来越多,国际交流平台越来越多,整个修复产业不断成熟。很多媒体棕地还是比较有问题,在棕地修复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是有毒的有机物。尽管如此,我们这几年通过技术的研发,很多技术也做得好很多。

  过去我们在美国的超级基金里边,总结了很多案例。其中有一个机械通风技术,通过对于土壤的扰动,使得有毒气体减少,达到修复的目的。土壤其实是很复杂的,它的水相、气相,土壤的吸附、再生长时,污染物都是很难再出来的。工程公司在以往都是比较单一的吸附模式,可能之前都是把土壤简单的挖走、填埋,还会因此使得居民抱怨之类。过去我们有几年是这样处理的,但我们现在在美国机械通风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在通过一些廉价的工艺技术,我们的发展反而做得很有规模,成本也控制得更好。在全国用了很多,包括产品的有效性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冬天和春天比较冷的时候有一些超标,总体范围内还是是满足技术要求的。这样讲就可以为我们提高一些信心,我们国家虽然起步晚,但现在拥有的技术,甚至我们通过这些交流以及棕地的美学价值都会在棕地治理时大大提升。

  接下来我想讨论的是,我们有哪些活动才使得我们的发展不可持续,也就是关于中国棕地再开发的几个可持续性的问题?

  一、关于棕地的柔性再利用(softreuse)问题

  也就是讨论怎样通过一种深度的治理,不通过化学物理一些因素的干扰就可以很好的把棕地利用起来。这是一个国外比较时尚的概念,在我国还没特别广泛。但依然有一些不错的案例,包括798这种将工业园区,把废弃地通过改造变成艺术活动中心或者具有美感和知名度的地方,再例如北京焦化厂、首都钢铁公司都在开始做这个工作。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就是使老的工业区焕发活力的好案例。老房子的文化延续,功能保持都是很值得推广的,所以柔性利用的存在必然会呼吁中国今后不要大兴土木,建设和拆毁都很快,这样是很浪费的。

  1、棕地柔性再利用有很好的国际经验

  2、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国情要求

  经济指标下降、增长速度下降了。我们要注意成本,不能大拆大建。是一个很不好的观点,我们国家将来一定要在这个方面,改变棕地利用这一块也要有这种理念。

  3、中国有一定的基础和实践但需要进一步推动和推广

  二、棕地修复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

  1、邻避效应(notin my backyard)影响

  2、棕地原位修复和异位处置的应有一定的比例,因为邻避效应带来的影响,我们现在推崇原位修复居多。(美国超级基金计划的图二三十年前原位异位修复的比例显示,之前百分之二三十是原位修复,不过现在已经超过一半是原位修复。现在我们要求比美国还快,希望百分之八十都是原位修复,这就有点难度,不够理性了。所以在修复模式上我们需要好好思考解决,也要落在实处跟各个部门积极协调。

  3、修复模式的环境经济性

  三、棕地再开发和修复的美学景观学问题

  现在我们的棕地在治理的时候景观学管理做得不够合理。在修复完整的前提之下,还应该注意美观景观的优化上做些努力。

  1、污染土地更需要赋予其美学内涵

  2、修复和整治方案制定的美学介入

  3、修复过程的美学管理

  4、治理后场地的景观增值

  放眼望去中国的很多场地都是平地,就少了空间高差的丰富变化,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棕地原有的地形和条件使它丰富美观起来,整个景观就会很有活力了。此外还可以增加土地的收益,经常有这样的案例,一个棕地项目地做完之后,不仅没花钱反而综合效益还比较高,这就希望我们设计师可以拿出合理且优良的办法。

  这是我们的尼尔教授的一份著作,我国第一本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的团队治理的办法和理念的书。另外一本是这样的专家和我们一起梳理了整个意大利几十个棕地治理的经验和整个内涵。通过国内的学者不断地引入国际上的内涵,我相信很快我国就会进步的越来越好。

  四、符合中国国情的棕地治理责任机制问题

  在中国的公有制前提下怎样才做得到责任制度的明晰。我国的棕地修复主要是由国家来承担的,这样的土地处理方式在某些程度中是合理的,但如果一直沿用这样的模式,始终是国家出钱,这样无代价的心理状态就会使得工程无法保证质量的完成。这就是我国在土地治理和纯量的修复中需要考虑的。

  五、给在座的领导一些政策建议

  1、推动建立棕地柔性再利用的激励机制

  2、引入风险交流机制,制定合理的环境经济政策,化解邻避效应问题

  3、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因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度是有很大差异性的,提升棕地在开发的美学景观学意识和实施能力

  通过优化土地污染防止立法,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和投融资机制,促进中国棕地再利用和修复之力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12:4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