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防火责任田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2022年,市委书记或市长指示批示9次,签发的第一个总林长令就是有关森林防灭火的,明确指出要促进防火经费、车辆装备、基础建设、队伍保障落实到位。
全市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总结提练出《森林防火督查“四查十八问”》,确定103个森林防火重点单位和66个重点乡镇,常态化不定期组织督导组,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开展大范围督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印发工作提示函、工作警示函或工作通报,要求整改到位,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特别是乡村两级基层责任。
把牢联防方向盘
宁波市建立了以五联(联宣、联建、联查、联治、联动)为主要内容的森林防灭火工作新机制。资规、应急、公安部门每年联合开展实战演练,打造“技防为主、人防为辅,联防联控、协同扑救”的森林防灭火新模式。
资规部门分管局长兼任森防指办公室副主任,便于日常工作协调。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将市、县两级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纳入森防指成员单位,重点加强对林缘焚烧秸秆、落叶等行为的执法监督。林长办和森防指办联合发文,要求加强重要节点和时期的森林防火工作。森林公安转隶后,全市10个县(市、区)有6个林业部门单设了森林防火科,远超浙江省要求的目标。
织密火源管控网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全市每年派出巡查人员2万余人次、出动车辆8000余车次,平均每年制止违规用火2000余起。
在春节、清明等祭祀用火高风险时段,全市推广实施林区散坟管理责任制,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排查山边林中散坟,登记造册,并将每座坟盯守工作落到乡村干部身上;成立督查组1400余个,做到市、县两级督查重点单位和乡镇全覆盖,新设靠前驻防卡点6500余处,组织护林志愿者3万余人。
宁波市通过组织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等行动,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森林火灾重大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开展隐患大扫除
森林防火重在“防”,群众防火意识全面提升是“防”的关键所在。
宁波市坚持把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贯穿全年,坚持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相结合,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宣传。通过重点推广将森林防火纳入村规民约、重要路口设立语音视频卡口、编制本地反面案例以案释法等做法,切实提高老百姓森林防火意识。
森林防火首要隐患是林缘农事用火。宁波市坚持疏堵结合,加强管控。同时,加强森林案件行刑衔接,建立林业、公安森林防火协同机制;将林业行政执法先整合到自然资源执法领域,再有序移交至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资规、公安、应急、农业农村、综合执法7部门联合实施专项执法行动,加大违规野外用火行为打击力度。
数字赋能新引擎
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编制,推进基础设施和先进装备建设,注重防灭两支队伍能力提升。编制了《宁波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市启动了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智慧防控体系建设。投入1300多万元,建设以市林场为试点的全市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系统。深化无人机在森林防火各环节中的应用,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高山视频以及地面巡逻一体化的监测预防体系。制定鼓励扫码入园优惠政策,普及推广“防火码”应用。
经过多年探索,宁波市森林火灾连续10年保持低发态势,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2019年机构改革后,连续3年全市实现零火灾、零伤亡和9个国有林场、28个自然保护地零火情、零事故。
下一步,宁波市将紧扣森林火灾预防和火情早期处理两项职能,全面推进防灭火一体化,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实施森林防灭火能力提升工程,逐年提升基层单位达标率;推进“三专”(专用装备、车辆和队伍)建设,夯实防火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森林防灭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李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