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评论:中央为何要发文件推广街区制?
日期:2016-04-08 15:03  点击:273

  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意见”提出不仅“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围绕这份文件“拆除小区围墙”的要求,赞同者有,质疑者也有。有人问: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还有人冷嘲热讽,认为中央推广的街区制无助于疏解城市交通拥堵,这么干是拍脑袋做决定。

  拆小区围墙是拍脑袋决定吗?当然不是。中央为何要发文件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城市病”必须得治,刻不容缓;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

  经过37年发展,中国城市日新月异,但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各种“城市病”,必须得治,刻不容缓。这就是这份重磅文件的出发点。

  对于中国的“城市病”,文件里这样表述: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在中央看来,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随着大宗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宽马路、大广场、超大封闭社区形成,迫使人们不得不开车出行,却拥堵在路上。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不但造成街区宜居性不高,社区活力缺乏,也令不少人的城市生活并不快乐。

  这些“城市病”需要治到什么程度?中央有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实现“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就是中央着力推出的新举措。

  不少人觉得,如果能居住在一个封闭小区,特别是单位大院,那必是极好的。因为外有保安守门,内有绿地红花,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不仅显得有身份,住得也安心。他们对于拆围墙、街区制有不少意见:小区围墙跟城市交通拥堵能有啥关系?街区制让外人随意进出小区,还能和谐安宁吗?

  人们在抱怨新生事物时不妨也多思考一些。

  第一,小区拆围墙其实就是清除城市交通路网障碍。封闭式小区确实有好处,但对城市交通而言无异于一个个“拦路虎”。

  在地图上看,每个封闭小区都有可能成交通“盲点”。很多封闭小区一方面不允许小区内道路对外开放,一方面迫使城市道路绕小区规划,于是一些传统街道的小路,本可以充当为主路分流的“交通毛细血管”,却被封闭小区堵死,导致所有的车流压力都集中到主干道。这岂不是在人为制造拥堵?

  如今不少小区规模越来越大,一旦成为数万人入住的超大型封闭社区,将让小区出入口与其关联的道路通行压力变大,极易造成拥堵。想想你们小区门口的车流,你还敢说小区围墙和城市拥堵没关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拆掉围墙的街区制正是破解城市拥堵的良药。为应对交通拥堵难题,不少国家正是通过发展小街区,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使城市路网稠密,四通八达,从而达到“治堵”的目的。

  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堵,大量的道路资源却被封闭在小区里闲置,这怎么可以?拆掉围墙,推广街区制,不仅出门就有通途,还能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难道不好吗?

  第二,街区制并非威胁社区安宁的洪水猛兽,拆围墙有助于增强社区活力。

  长久以来,封闭式小区用围墙将城市割裂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单元,往往只能搞内循环,不仅阻碍交通,也妨害经济繁荣。与之相比,没有围墙的街区制就能将封闭小区内的其他资源,例如绿地、停车场、小商铺等公共化,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动。这些神经末梢被激活,整个城市的经济会更有活力。

  被激活的还有社区活力。推广街区制带来的更多公共空间,将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告别冷漠的围墙,给整个社区带来生活气息,逐步建立熟人社会,这岂不是给居民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4 12:2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