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佛坪县沙窝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带动村民致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4  

沙窝村虽然有着丰富的天然林资源,但过去却被当地人称为“沙窝子”,名称中就传递出一股贫苦的味道。

今年盛夏时节,《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走进沙窝村,只见遍山茱萸林海,蜜蜂在林间飞舞,猪苓、天麻正开花拔高,游客在美景中陶醉,再不见昔日贫穷落后的“沙窝子”模样。

近年来,沙窝村以林下种养、生态旅游为重点,走出了一条“从生态中来、到生态中去”的发展林下经济致富路。沙窝村是山茱萸、天麻、猪苓、黄精等名贵中药材和冷水鱼养殖的天然适生区。2010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沙窝村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大大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其中85%以上来自林下经济。

 沙窝村位于秦岭南麓,是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镇典型的林业大村,境内最高海拔2904米,天然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90.3%。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沙窝村以复兴寺、妖精潭、熊猫谷等旅游景点和旅游环线为主体,建设以度假休闲、林中体验为主要特色的“森林人家”。全村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农户12户,开办“农家乐”4户。通过开办林家客栈、做绿色餐饮、卖绿色特产等,农户收入大幅增加。目前,仅农家餐饮一年就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收入800万元。2014年,沙窝村被汉中市授予“美丽乡村”称号。“熊猫谷”旅游环线通过村内8公里,待2017年西成高铁通车后,沙窝村森林旅游预计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除了森林旅游,沙窝村人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在政府引导下,拓宽思路,瞄准市场,借助林权抵押贷款、林业技术服务、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等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养殖,形成了“林禽”“林养”“林药”“林蜂”“林菌”“林菜”和“林鱼”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

 “过去是‘想要发财’,现在是‘凭药发财’。”沙窝村一名中药材种植户笑着说。沙窝村是佛坪县有名的药材种植专业村。目前,全村在林间种植山茱萸、天麻、猪苓、黄精等中药材3200余亩,年收入1000余万元。其中,仅林下猪苓种植面积就达5.5万平方米,2013年被佛坪县林业局评为“林下猪苓种植示范基地”。全村林下种植猪苓1.5万平方米以上的有5户,每户年收入5万-50万元;天麻种植面积2.5万平方米;建成板栗种植示范园4个,总面积600余亩;建成省级山茱萸示范园1个、县级山茱萸示范园2个,面积2500余亩;建成核桃示范园1个,面积50余亩。

 随着食品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近年来,沙窝村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转型从事林下绿色养殖产业。全村现有从事林下特色养殖的公司、养殖大户51个(户),年收入800余万元。养殖的冷水鱼、森林鸡和森林蜂蜜等产品供不应求。

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沙窝村两委会明确提出,把林下经济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新的增长点来抓,把有限的扶持资金进行科学整合,投入林下经济发展之中。他们集中林业、农业、水利、交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涉林涉农优惠政策,重点向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户倾斜,累计投入林区道路整修、特色养殖、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多万元。近3年来,沙窝村为示范园区、林下经济重点区域修建林区道路7条,总长13公里,整合资金230万元;先后6次组织村民120余人到甘肃、四川及周边区县参观考察,开拓思路,学习林下种养经验;邀请林业、农业、中药办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林下种养技术培训班6次,培训150余人;同时,积极为公司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服务,为企业指导选址、建造园区道路、参与制订规划等,不仅增强了企业投资开发的信心,也激发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目前,沙窝村已成立冷水鱼养殖公司2个、土鸡养殖公司1个、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5个。绿色致富的梦想正在过去的“沙窝子”慢慢变成现实。

推荐阅读:

瓶“装”大自然筑梦微景观运营半年收入超50万

打理的阳台园艺 两个大学生试做新型农民

袁占珍:花卉大棚她的另一个致富宝贝

知识花农赖本智:让兰花王国绽放异彩

 
 
[ 园林人物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