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河北平原县正定大力发展造林绿化促进农民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01  

眼下,在正定县东里双村的河滩地上,一片片黄桃林望不到边际,泛着青色的小桃挂满枝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村民翟凤翔告诉记者,再过一个月就是收获季了,“10亩黄桃林,纯利少说也能有个七八万元嘞。” 

近年来,正定县围绕大地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不断谋划造林绿化的大文章。有林地面积由1985年的8.19万亩提高至2014年的16.75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11.5%提高至23.86%。今年,该县又造林2.32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可达27.17%,用实践表明平原县造林绿化也能取得突出成效。

东里双村位于老磁河南岸,村内7000多亩荒滩绵延长达五六公里。在翟凤翔的记忆里,过去刮一场风,屋檐下能攒起一拃厚的沙尘,“就连吃饭也成问题,扒拉一口都是满嘴沙。”村里曾多次组织防风固沙,但因沙地缺乏养分、存不住水和肥,治沙效果并不理想。

198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东里双村把荒滩开发成了“梨树方”,平均每84.6亩地划一个方格,每个方格内打一眼机井,并在四周栽种速生杨作为防风绿化带;梨树坑要刨成1米见方,并挖去沙土、回填好土,然后才栽下树苗。后因频遭病虫害,1998年至2007年,村民又纷纷砍掉梨树改种黄桃,但“梨树方”的叫法却被保留至今。

“中间也有困难与失败,不过几十年坚持下来,农民也从绿化荒滩中赚到了好收益。”2007年,在村民金贵锁的带动下,东里双村成立了黄桃专业合作社,如今,全村80%的黄桃种植户都有小轿车,很多人还在石家庄和县城买了房,“更重要的是,河滩生态环境好了,如今刮再大的风屋檐下也不见土,荒滩真成‘宝滩’了。”

而除发展“梨树方”外,自2001年以来,正定县又对两河滩实施治理、绿化,在滹沱河沿岸建立了万亩防护林带,在老磁河流域新建了5000亩防护林,使两河滩风沙得到有效遏制;组织实施万亩退耕还林建设,建成2.6万亩经济林带;完成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绿化带和农田林网建设近万亩,营造片林8000余亩。这一道道、一片片交织而成的林网,不仅使该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也在省会北部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平原县造林绿化,林农争地是主要矛盾之一。为此,正定县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积极探索和推广林农牧相结合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民增收与土地增绿双赢。

在正定县西柏棠村,如果不是路边的引导牌,过往车辆很难注意到隐藏在树林中的“乡约生态农场”。2013年,在外经商的房书利返回老家正定,从村集体手中承包了500亩林下土地,搞起了蚯蚓养殖。

“蚯蚓高蛋白,生物制药企业可从中提取蚓激酶,听说售价高得很。另外,它还是多种名贵鱼的理想饲料,尤其在南方市场,需求量很大、利润空间也大。”房书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蚯蚓养殖成本约在2元/斤,卖价却高达7元/斤左右,以他现在的养殖规模,平均每天就有近1吨的产出量,“销路基本不愁,每天都有来自浙江、江苏、湖北等地的客商过来上门收购。”

截至目前,正定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已达3800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近期,该县还出台了《道路两侧林下种植指导意见》,积极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林、农、牧、渔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推荐阅读:

福建省九措施力促林业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

怀化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

尚家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种植大榛子开辟致富路

平山县坚持绿色产业发展 增加县域“生态红利”

 
 
[ 园林人物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