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洮县的花卉温棚,一朵朵鲜花娇美绚丽、一株株绿植青翠挺拔,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临洮县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观赏农业发展步伐,花卉产业蓬勃兴旺,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早在2003年,临洮县规划在新添镇刘家沟门村建设高科技花卉示范园区。消息传来,习惯了种粮务农的村民们聚集在村口激烈地争辩起来:“种了大半辈子地,还没听过种花也能挣钱?”“种花那是城里人闲得慌,种着玩,咱农民种花干啥?”“种花要是亏了,连粮都没得吃。”
在县委、县政府的鼓励下,农民企业家刘宗仁成了临洮县投资花卉产业的第一人。他到河南、云南学习取经,回来后就决定投建甘肃三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门发展花卉产业。创业之初,县里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园区建设献计出力。招商部门帮助刘宗仁注册成立公司,专门负责项目实施;农业、国土等部门和示范园区所在的城关镇干部进村入户,讲政策、算细账,流转土地350亩。农业部门还成立花卉产业发展办公室,抽调技术骨干赴外地学习种植花卉,邀请花卉专家培训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很快,园区顺利建成,该园区总投资7000多万元,蝴蝶兰、香水百合、海棠、红掌、温馨兰、郁金香等为代表的名优品种花卉和苗木全部采用了无土栽培滴灌技术和计算机程序控制系统。该园区自2005年1月首批鲜花上市,生产的鲜花已迅速俏销国内市场,与成都、西宁、西安、新疆、银川、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客户保持了常年供货关系,而且反季节常年供货。
如今,“种花挣大钱”已成为临洮农民众所周知的道理,花卉产业也成为临洮县响当当的特色产业,带动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村民张青芳将自家2亩地以每亩400公斤小麦的价格流转给三易园区后,她和村里的媳妇们在园区当起了产业工人,除了增加收入,每天和花花草草打交道,心情也格外舒畅。像张青芳这样常年在园区务工的当地农民有100多名,季节性打工的当地农民达到230余名。
培育品牌形成特色
临洮县花卉产业发展兴起之后,县里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把花卉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着力在扩大生产规模、壮大龙头产业、推广集约化经营、培育优质品牌上狠下功夫。
5月31日,记者来到洮阳镇曹家坪兴望牡丹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佰平带记者在牡丹园参观。曹家坪紫斑牡丹历史悠久,山上很早就有野生资源,有粉、白、紫三色,曹家坪的先民们将原生品种选育出很多新品种,通过开发推广,已被国内外园林界视为花中珍品。虽然此时牡丹花期已过,但牡丹的姊妹花—芍药,正擎着露珠怒放,风姿绰约。记者在牡丹园里见到了已有400年树龄的牡丹树,茎叶青翠欲滴,主干却有虬龙之态,直径可以达到30厘米。在曹家坪的牡丹园里,树龄两三百年的植株还有很多,“牡丹大如树,隔墙可见花”是它的真实写照。
据介绍,曹家坪的紫斑牡丹面积达300多亩,芍药约200亩,成为临洮县最大、乃至全省最大的紫斑牡丹基地和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5月中下旬是紫斑牡丹种植户们最繁忙的时期,曹佰平和他的乡亲们选育出了200多个新品种,每天都有客户从外地赶来买他的紫斑牡丹苗。与牡丹伴生的芍药鲜花也远销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种植户正致力于紫斑牡丹的油用价值的开发。紫斑牡丹种子油中45%为亚油酸,它对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高血压、中风和心脏疾病具有明显功效。
多措并举壮大产业
据介绍,为了将临洮花卉做大做强,县里着力在“牵、引、带、拉”四个字上做文章。“牵”就是龙头企业的牵动;“引”就是组织引导;“带”就是示范基地带动;“拉”就是市场利益牵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花卉产业由传统分散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重大转变,目前全县现已发展花卉企业15家。
在花卉产业发展中,临洮县探索创新出三种机制模式。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形成了以企业为投资经营主体发展集约化经营、带动农户发展花卉生产新格局,解决了农户难于承受巨大投资风险、难于参与市场竞争的难题;以“公司+基地+协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将公司与农户连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了投资扶持激励机制,通过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鼓励政策,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非公有制花卉企业的迅速发展。
目前,临洮县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先后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卉之乡”“全国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县”等。2014年底,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
推荐阅读:
新疆:134团种植6000亩彩色风景苗木 成为职工增收亮点
江西:大余县花农以多样身份实现多元收入
河北:兴隆县半壁山镇车道峪村苹果盆景助农增收
高台县合黎镇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花卉制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