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新疆:民企涌入沙海淘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23  

且末县防风治沙站里长出的肉苁蓉

沙海淘金不再是笑谈,昔日的不毛之地,正成为新的淘金宝地。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57岁的商人付廷秀正准备从自己种下的“绿色银行”中取出钱来。现在他每年在沙漠的产值是2000多万元,并以30%的速度增长。

这只是民营企业沙海淘金的缩影。在民企进军沙漠的背后,是新疆沙漠化土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及沙漠新经济的产业延伸。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近4年新疆共完成造林总面积65.68万公顷,其中非公有制完成造林面积33.28万公顷,占造林总面积的50.67%,非公有制累计投资约40.13亿元,年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690万亩。

新疆沙产业年产值超40亿元

沙产业,在业内已不陌生,是将荒漠视如肥沃耕地,利用其独特优势进行经济开发。1984年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倡这一理论,将其视作“第六次产业革命”,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已被视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由此,治理荒漠化也饱含商机。

提及当初选择留在新疆沙漠淘金,16日,付廷秀在电话中还在庆幸当初的选择,他直言,到新疆之后,看到了防沙治沙和经济的结合点,就拿种植林果来说,其产值远高于内地种植其它农作物,最主要的是,新疆的各地政府在防沙、治沙方面有很大的决心,通过土地和政策优势,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入防沙、治沙行列。

2008年,付廷秀在阿克苏拿下1万亩沙化地,种植核桃、红枣、苹果等林果,如今每年的产值在2000余万元。2011年,经过考察之后,付廷秀又投资1.2亿元,在和田拿下了10万亩沙化地,除种植核桃、红枣、苹果之外,还引进了油莎豆和四翅滨藜。

付廷秀说,四翅滨藜在种植几年后,土壤可直接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目前,不仅从内地带来300余名种植人员,还从和田当地招进了300名农民加入。

在沙产业无人问津之时,治理荒漠化主要由政府主导。在业内人士看来,与此前政府主导下的治沙模式相比,民企领衔的沙产业更加尊重大漠的生态规律。沙棘、梭梭、罗布麻等土著灌木,耐旱,根系发达,是大漠锁沙的王牌军。

2014年新疆防沙治沙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新疆每年沙产业总产值近41.7亿元。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正因为企业发力沙漠淘金,新疆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记者从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了解到,“沙漠公路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技术”“吐鲁番治沙站西缘灌木防风固沙经济林带建设与示范”“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沙漠综合绿化工程”等科研项目被迅速转化。

事实上,新疆沙产业已形成产业链条。从2009年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当地技术人员开始摸索在梭梭根部接种大芸。且末县在治沙林中成功套种大芸、红枣、打瓜等经济作物,试种沙柳、沙棘等10多种沙生植物。

沙生植物的成功套种,使民营企业参与治沙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也愈发高涨。截至去年11月,已有7家民营企业正式进驻沙漠,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两亿元,且末县在沙漠边缘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截至2014年8月,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试种了红枣、枸杞、甘草、沙棘、沙漠玫瑰等经济作物5200亩,人工接种梭梭、大芸总面积达到两万亩。

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开发出了饲料、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饮料、果品等一大批沙产业产品,并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产业链不断延长,产值不断增加。目前,新疆有沙产业深加工企业93家,年加工能力118万吨,年总产值34.5亿元;从事沙区特色旅游的企业61家,年总产值0.9亿元。

此外,沙产业链的触角还延伸到了沙物质建材等新兴产业。2011年,和田县引进的内地两家大型建材企业,生产以沙为原料的轻质砖、空心砖等新型墙体材料及配套附属设施。

近日,自治区发布《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鼓励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依法流转等,进一步推动民资进入沙海淘金。

推荐阅读:

晋城林农靠经济林户均增收万元

册亨县:体制创新激活林业产业助农增收

澄江县:政策补偿农户苗木产业经营

衡水深州西留曹村苗木种植敲开致富门

 
 
[ 园林人物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