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枯桃社区集体经济在花卉里“掘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2  

居民在花卉交易中心选购鲜花

一如“百年花乡”的美誉,花对于枯桃社区来说是“根”,70%的枯桃社区居民依靠养花实现了发家致富梦,对于枯桃社区集体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枯桃社区集体经济怎样在花卉里“掘金”的?为此,记者采访了枯桃社区居委会主任曲森先。 

以前,枯桃居民个体养花居多,他们自己培育或者从外地购买进来鲜花后,拿到集市上去卖,有的老花农上岁数了,再加上当时的交通条件还不太发达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需要集体的力量来支撑。”曲森先说。2002年,枯桃社区建起了6300平方米的花卉交易中心,以每平方米2.2元的价格租给居民或者外来人员,每年租金收入达370多万元。零散的花农搬到交易中心后,社区集体去采购新品种,专门请来技师讲解养花经验,还组织花农代表去南方学习先进的养花技术及插花艺术,使花农感觉不再孤军奋战。 

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崂山区分会场设在了枯桃社区,这对于枯桃花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该社区以此为契机,建设了面积达1200亩的枯桃花艺生态园,设置了花卉展示区、果艺休闲区、观赏游览区、花卉产业综合服务区,从而带动了枯桃花卉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据曲森先介绍,枯桃花艺生态园的门票收入每年可达七八十万元,加上花卉交易中心带来的盈利,社区集体每年可从花卉里获得400多万元的收入。“下一步,我们还会建集花卉销售、花艺及餐饮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继续扩大枯桃的花卉产业。”曲森先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 

枯桃社区有1120户居民,他们中的大部分自小听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长大,明永乐年间,村先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偶见一株半边枯朽却挂满花苞的大桃树,遂赞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遂决定在此立村,并取村名枯桃。 

或许是美丽传说的滋养有关,枯桃社区家庭大多数是养花世家,养花的经验也是代代相传。今年75岁的曲修从与74岁的老伴王桂花就是这样一个与花有着不解之缘的家庭。“我的名字里有‘桂花’,就像命中注定了一样与花打交道。”5月10日,王桂花幽默地说道。 

回忆起以前的养花岁月,王桂花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她说社区里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当年都有过上崂山寻花的经历,那会还不兴大面积培育,居民一早就爬上崂山挖三色堇、一串红等小花,还找来小木芽嫁接月季,花期长又好看。从崂山寻来花之后,有的直接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有的需要在家里培植一段时间。“家里孩子多,都等着花钱,我老伴凌晨三四点就推着小推车或者挑担子去市里和李村大集上摆摊。”王桂花说。 

随着枯桃名声越来越响,慕名而来购花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销量,家家户户开始扣大棚自己培育鲜花,还有的居民去外地大批量进货。王桂花曾有10几年的时间都是自己去青州买花,“以草花为主,级别还不是很高。”她笑称如今不一样了,她一个老花农现在走在花卉交易市场里,很多花都叫不上名字。虽然对许多花感到陌生,但是与鲜花有着浓厚感情的她还是对今天的花卉市场充满了祝福与期待。 

记者手记:“品牌”资产富甲一方 

自去年11月份至今,记者先后到枯桃社区采访过三四次,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村不在大,有特色就行”。犹如大馒头是王哥庄的代名词一样,花卉可谓枯桃社区一张名片。记者采访枯桃社区居民时,他们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之情,无论枯桃人走到哪里,响当当的“百年花乡”美誉就会带到哪里。 

社区有了特色,便拥有了一种无形的资产,且是一笔不可被复制的宝贵财富,枯桃社区从上到下都沐浴着花卉带来的福利。记者发觉,枯桃人并没有仰赖“百年花乡”这一美誉“倚老卖老”,他们始终保持一股与时俱进的劲头,无论在品种还是在营销模式上都在不断创新,为花乡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慕名来买花和绿植的人络绎不绝,枯桃人紧紧抓住了这一商机,不断升级花卉档次,甚至从国外进口高端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另外,现在微信营销十分火爆,许多花农也都建立了电商和微商平台,把花卉从枯桃销售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地域辽阔的中韩街道,每个社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如果,各个社区都仔细发觉自身的亮点与特色,通过维护与包装打造成一个品牌,将其转化为经济实体,那么,将会是一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亮丽风景线。

推荐阅读:

来宾忻城:花木竞秀客盈门

陆良县:林下经济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开阳县:苗木基地种植带动群众致富

庆阳市:帮助农民念苗经发苗财

 
 
[ 园林人物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