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选昌简介:
著名雕塑家、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早年留学欧洲,曾被纽约《曼哈顿艺术》评为“富有国际声望的九十年代艺术家”,在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国际大都市都留下作品和足迹,代表作有《重庆大轰炸群雕》、《国魂》、《三峡放歌》等。
青山、石梯、悬崖、老巷……在被称为“城市阳台”的洪崖洞景区,有一座高达13.8米的古铜雕塑。这座名为《记忆山城》的铜雕,别具一格地将20多幢吊脚楼错落融合在一起,将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没有雕塑的城市不完整、也不够传神。在《记忆山城》的作者、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看来,积淀着历史文化的山城雕塑不仅可以为城市塑造灵魂,也是生动的城市表情,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思。
重庆雕塑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庆诞生了不少优秀的雕塑作品。”对于重庆雕塑取得的成绩,郭选昌如数家珍。
郭选昌告诉记者,解放后,在堪称中国雕塑界泰斗的刘开渠老先生带领下,重庆雕塑界涌现出了叶毓山、伍明万、郭祺详、龙德辉等一大批优秀雕塑家。
上世纪60年代,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赵树桐、王官乙等人创作的《收租院》群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地主逼租以及农民反抗全过程,其将西洋雕塑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开创了现实主义手法,成为中国雕塑界的精品。
改革开放后,重庆雕塑更是迎来欣欣向荣的局面。
春妞、夏弟、秋婆、冬爷……在石板坡长江大桥两岸的桥头,这四座身披薄纱、栩栩如生的雕塑,则是1982年由四川美术学院团队用拟人化手法反映四季更替和人们劳作的雕塑,其大胆、写实的创作手法,是重庆改革开放的象征,也在我国桥梁建造史和城市雕塑史上引起一次大轰动。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雕塑彰显着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体现着市民生活情趣与生活气息。”郭选昌介绍,如今,在重庆市主城区大约有300多座雕塑,则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歌乐山烈士群雕、重庆大轰炸群雕等,均是重庆标志性的景观。
将雕塑建设纳入长久性的规划
那么,作为一座新兴直辖市,重庆如何更好地发挥雕塑的作用?
“作为一座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重庆主要有四大题材可以进行雕塑创作。”郭选昌认为,悠久的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直辖以来的建设成就都是重庆雕塑的好题材。
结合重庆城市功能分区和定位,郭选昌为重庆雕塑设计出了一幅灵动的示意图:
作为重庆母城的下半城,可以设置反映重庆历史人文的雕塑;在曾家岩、上清寺至李子坝这一带,则可以摆放反映中共南方局和抗战历史的雕塑;在曾经出土过恐龙化石的北滨路附近,应设计反映重庆自然历史的博物馆和雕塑;在袁家岗一带,可以摆放国际奥林匹克主题雕塑……
在雕塑创作方面,郭选昌则认为,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一定要大胆创新,吸收国际先进的美学思想,才能展现开放、前沿、包容、时尚的城市内涵。
不过,郭选昌认为,雕塑必须和所处环境、时代背景结合起来。重庆作为直辖市,需要具有未来感、充满浪漫气息的雕塑,同时让老百姓也能参与互动、感受细节,体会城市的内涵与历史。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重庆雕塑艺术将迎来又一个灿烂的明天。”郭选昌还建议,重视雕塑是发展城市空间艺术的必然,政府应将雕塑建设纳入长久性的规划,从而形成旅游、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