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重庆大足区第十届枇杷乡村旅游文化节落下帷幕,家住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新村5组的种植大户肖中华也完成了最后一批枇杷的采摘。从今年枇杷上市以来,肖中华的800棵枇杷树,摘果6000余斤,给他带来了10余万的收益,这让他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枇杷长势好,价格也比较稳定,很多人都是慕名前来采摘的。”作为村里的“科技带头人”,肖中华说,来年,他还准备联合其他业主,将枇杷的市场进一步打开,让大家一起富起来。
开垦“自留山”,瞒着妻子种植800株枇杷树
据了解,肖中华今年59岁,从事枇杷种植行业已经有27年了。1990年,在原大足县龙岗镇党委政府大力宣传和支持鼓励下,肖中华也成为第一批枇杷种植业主,并领取了免费的枇杷苗,一次性就栽种了800株。
“我当时就觉得枇杷前景不错,以后肯定能挣钱,可是栽种枇杷就要开垦‘自留山’,需要砍掉许多做柴火的杂树,妻子死活不同意。”肖中华说,“为了这件事,我不知道跟妻子商量了多少次,也没少跟她拌嘴。”
最终,一次偶然的机会,妻子外出“走人户”,闲在家中的肖中华便叫来亲戚朋友,将“自留山”全部开垦出来,种上了枇杷苗。回想到往事,肖中华至今仍然为自己的“一意孤行”点赞,嘴角满是笑意。
1993年,经过精心的栽培,肖中华的枇杷园开始第一次挂果。可是,肖中华很快就发现,自己种出来的枇杷和市场上的相比,口味、个头都相差很远,让他苦恼不已。
在知晓这一情况后,当地政府专门组织了枇杷种植户开展学习培训,从技术上给予专业指导,肖中华也因此学到了一门种枇杷的好技术。
慢慢地,肖中华种出的枇杷在个头、口味上都有明显的不同,枇杷也逐渐带来了经济效益,肖中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遭遇市场冲击,全村曾一度刮起“砍树风”
“要想枇杷的成色好,就一定要用油饼,要让果实的口感好,就一定要保证生态、环保,施有机肥。”谈到枇杷的栽种技术,肖中华如数家珍。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2005年,由于本地鲜果集中大量上市,外地枇杷也纷纷进入本地市场等原因,枇杷的销售价格极不稳定,甚至一度滞销。平时能卖20—25块钱一斤,那时只能卖5块,明明是个丰收年,却只有区区2万元进账,这让肖中华非常沮丧。
“当时村里许多人都种了枇杷,由于卖不出价格,许多村民都没有坚持下来。”肖中华说,“为此,村里曾一度刮起‘砍树风’,大伙儿纷纷将枇杷树砍掉栽种其他经济作物,看着都心疼。”
而此时,也是肖中华最为困难的时候。儿子肖印正在上大学,家里所有的开销都落到了他的头上。“市场不会一直低迷下去,果树都种上了,总有市场好的那一年。”怀揣着这个信念,肖中华一直坚持了两年。
价格回暖,他带动2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到了2007年以后,枇杷价格开始回暖,肖中华的枇杷逐渐卖出了好价钱,让他深受鼓舞。2010年,肖中华还获评该村的“科技带头人”。
枇杷价格趋于稳定,能挣钱,这让村民们再次对种植枇杷寄予了厚望,许多村民纷纷前来肖中华家里“取经”。而肖中华也毫不吝啬,在技术上给予全力支持。
2013年,远在广东务工的村民蒋中华专门辞职回乡,向肖中华请教枇杷种植技术。由于蒋中华家庭条件不好,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肖中华主动上门帮他建成了20亩的枇杷园,并从枇杷的修枝、施肥、嫁接、疏花、疏果等技术上给予支持。如今,蒋中华的枇杷园每年都有3—4万元的稳定收入。
据统计,在整个和平新村,肖中华通过技术帮扶的枇杷种植户多达20余户。“只要有村民需要,我就会毫不保留地指导,这也是我该做的。”肖中华说,对于未来,他希望自己用技术和经验,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陕西铜川:苗木合作社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江西奉新罗:“花木经”引领精准扶贫路
甘肃天祝:苗木产业绿了家园富了农民
海南:海南花卉产业不断延伸 年销售总额2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