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经济林成为农民致富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8  

桃、李、杏、葡萄……凭借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成功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着力打造“四处有果园,四季瓜果香”的经济林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经济林+旅游 “村头经济”火起来

4月底,记者到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三组采访时,村民房前屋后的果树正开满花。

联丰三组一直以来是果树种植之乡,20多年前村民就大面积种植果树,经济效益显著。近几年,依托村庄周边的湖泊、沙丘等原生态风貌,联丰三组突出区域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农家乐等特色产业,“村头经济”也日渐红火起来。

记者来到联丰三组时,村民张惠琴正忙着打扫庭院,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张惠琴家共有20亩地,前几年种玉米、葵花等大田作物,收入很低,如今她转变思路,种起了经济林。

“听说我们组要打造旅游民俗文化村,我第一个响应号召,开了个农家乐。农家乐前面两亩多的地里种了南国梨、海棠等果树,游客们可以到地里自由采摘,品尝新鲜水果。去年,我家年收入就增加了一万多块钱。”张慧琴笑着说。

据了解,联丰三组计划打造成为集生态功能、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示范村组,从今年4月开始栽植果树,目前已栽植8万余株,有梨、李子、苹果、海棠、杏、桃等十几个品种。

“等村里搞旅游开发以后,来玩儿的人会更多,到时候我们就不用开车运出去,在家门外摆个摊儿就能把水果卖出去了。”张慧琴对记者说。

荒地变绿地 经济林助力增收

前旗大佘太镇属于干旱地区,前些年,因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年降雨量的减少,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但是经过努力,如今,成片的荒地已被栽上一排排杏树。

“按照我们做的五年规划,还要把12万亩闲置林地逐步利用起来。”看着吐露出绿芽的枝条,大佘太镇镇长石俊荣充满信心地说。

“我们探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紧密联合体。就比如大佘太镇苗二壕村,在村支部带领下,果木专业种植合作社组织群众自筹资金15万元,140户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在原有集体林地里连片种植果树1100亩,栽种了黄太平、鸡心果等多个品种。镇政府提供果树苗和技术指导,后期管护由合作社负责,林业产权和收益归合作社所有,预计年产值达130万元。”石俊荣介绍说,“这样原有闲置的沙化林地有了效益,农民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苗二壕村十九份组村民董红军给记者算了笔账,一年下来,每人至少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暂时看来,这些钱不算多,但这些林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也想成立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人增收致富。”

前旗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旗还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项目+农户”模式,加快山旱区生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目前,巴彦淖尔市正在编制《巴彦淖尔市经济林基地建设规划(2017~2021)》。按照规划,将根据巴彦淖尔市经济林发展现状和各旗县区的具体条件,结合全域旅游、设施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基地。届时,全市经济林面积将达到50万亩,各类果品产量达到30万吨,初级产品产值达25亿元,大幅度提高农民来自林果业的收入比重。

重庆石柱经营山水争当“绿富美”

云南大姚:致富玫瑰花正艳

福建清流:种鲜切花致富 年人均纯收入超2.6万元

湖南湘潭:花卉苗木产业激活“美丽经济”

 
 
[ 园林人物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