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辽宁营口:让“闲地”变“富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7  

听说盖州市万福镇东朝阳村琢磨出了一个新的富民项目,在小榛子上做起大文章,现在正在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600多亩规模,村民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榛子产业前景怎么样,发展起来之后,收益能有多大变化?日前,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东朝阳村实地采访。

来到榛子繁育示范基地,放眼望去,一块块已经整理完毕的榛子林成排成纵,迎风生长。东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吕纯杰告诉记者,今年又来一位大连的投资人,在基地东侧新建一个占地370亩的榛子园,繁育杂交大榛子苗木。他们村现在正在打造这样成块的榛子林,不仅距离近便于管理,而且也节约了采摘和管护的成本。

为什么东朝阳村对榛子林如此情有独钟?这个项目前景究竟如何?

东朝阳村有567户村民,山多地少,荒坡地达到3千多亩。榛子是村里重点发展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011年,省果树所干果研究室把杂交大榛子项目选定在这里。今年,早期建成的248亩榛子繁育示范基地销售苗木100多万株,远销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销售额达到700多万元。在东朝阳村村委会会议室里,吕纯杰拿出杂交大榛子的样品对记者说:“大小是野生榛子的两倍大,每亩产量达到800多斤,是野生榛子的8倍。榛子基地以每亩900元的价格租种村民的土地,还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直接就业,高峰时有上百名村民在这里打工,村民年增收40多万元。此外,研究所科技人员还免费为村民讲解、指导榛子种植要领。”

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只有见到实惠才敢尝试去做。今年,为了让村民看到杂交榛子的效益,东朝阳村村委会组织15位村民代表到本溪桓仁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学习考察,当地村民把大榛子种成“摇钱树”的事迹震撼了每一位参观者。今年,东朝阳村6组村民缪树刚种了20多亩的杂交大榛子,不少村民也开始跃跃欲试,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植杂交榛子。吕纯杰说:“到2014年末,东朝阳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1700元,因地制宜依托着榛子、西瓜、蔬菜制种等产业,村民年均增长近2000元。”

万福镇引导农民发展林下产业,既护林又富农,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盖州市小石棚乡毡帽峪村则依托山区森林和山地资源,推进溜达鸡、野猪养殖、林产品深加工等涉林产业发展。

盖州市小石棚乡毡帽峪村郁龙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景惠是当地有名的野猪倌,高峰时饲养野猪达到800多头。如今,李景惠也赶时髦,开始借用微信等互联网手段销售他的新产品——溜达鸡蛋。2014年3月,李景惠利用承包的屋后林地,尝试养起了500多只“溜达鸡”。等到这些溜达鸡产蛋后,他把一些林下溜达鸡的照片放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立即引来朋友圈里好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点赞,溜达鸡蛋一下子火起来了。“这两天下的鸡蛋,必须给我留下!”沈阳市的一位女士在微信里说,给儿媳妇坐月子吃。现在,每天产的100多枚笨鸡蛋供不应求。李景惠说:“不用去市场了,坐在家里就把钱赚了。”

“十二五”期间,该市东部山区林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2%。依托森林和山地资源,该市着力推进榛子、大扁杏、中草药、山野菜、食用菌、野生动物驯养殖、林产品深加工和森林旅游8个涉林产业发展。实施“多镇一业”战略,快速扩大林地经济总量与规模。在盖州市东部山区重点发展野生榛子垦复和大果榛子栽培,大石桥市东部山区4镇共同发展以地龙骨为主的林地中药材种植。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榛子复垦作业面积达到11万亩,通过流通、加工年实现总产值2亿元;森林中草药采育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值3亿元。建立示范基地50个,林地经济专业村20个。通过推进“山菜家种、山药家育、山禽家养”工程,到“十二五”期末,全市人工种植山野菜5万亩、中草药8万亩,野生动物驯养存栏量超过5万头。在盖州万福、大石桥汤池分别建立2个特色林产品交易市场,加快林副产品流通。此外,该市还加大蚕场改造力度,在东部山区建设柞蚕基地10个,蚕场改造面积达到40万亩,柞蚕产量达到0.8万吨,到2015年,该市柞蚕茧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成为全国柞蚕加工第一市。“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育干果类、野生动物产品、木制品等省级品牌10个,国家级品牌6个。

推荐阅读:

福建永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协调发展

辽宁义县:非洲菊花开富农家

江西大余:新法种植为大余花木带来大效益

云南大理:特色花卉总产值突破37亿元

 
 
[ 园林人物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