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的发展潜力在山,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也是靠山,可如何“因山制宜”找准产业,进一步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摆在星宿乡1345户贫困人口面前的关键课题。
“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这是星宿乡党委政府写在办公楼墙壁上的宣传标语,更是对全乡群众的郑重承诺。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既要美生态,又要富钱袋,星宿乡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探索转型发展,围绕“林下”做文章。去年全乡林下经济实现产值3000万元,在这127.47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绿水青山正逐渐转变成金山银山。
林下种植 中药材产业撑起一片天
星宿乡的森林覆盖率达60.9%,主要以灌木林为主,其中灌木林占森林总面积的90%左右,全乡平均海拔在1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2℃,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该乡发展天麻、冬荪、竹荪等林下种植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
“云峰村种植冬荪500亩、天麻200亩,麻岭村种植冬荪100亩,松树村种植魔芋育种240亩,河山村种植牡丹花100亩……”当谈到全乡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时,星宿乡党委书记李健如数家珍。
该乡云峰村王万军是全乡甚至全县出名的致富能手,2011年,他种植了天麻600亩,全年收入达六七十万元,他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60余人的就业问题。
“我们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自然条件,只要努力干,踏实干,荒山里我们同样也能挖出金娃娃。”王万军很自信地说。今年,王万军预计种植冬荪400亩。
在王万军种植发展致富典型事迹的带动下,该乡依托山林资源,种植户规模从初期的零星几户发展到目前的100余户,种植面积从不足100亩发展到现在上千亩,百姓实现了“靠山吃山”的致富梦。冬荪产业,只是星宿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代表,天麻、竹荪等林下产业同样在星宿大地上风生水起。
林下养殖 “四轮驱动”马力足
星宿乡宜于放牧的灌木林、荒山草坡达16万亩,目前已完成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工程5000余亩,丰富的饲草资源和广阔的地域为牛、羊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舞台,预计到2016年底将完成30000亩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工程。
龙山村大土组35岁的返乡创业青年汪其龙,正是看中家乡的林下自然资源,外出打工10年的他,毅然决然地接过父亲手中的羊鞭,充分利用当地1000余亩的林下资源干起养羊行业。目前,他的养殖场规模达210余只,年创收达10万元,汪其龙说,在家发展养殖业,既能照顾孩子、父母,又能利用家乡资源发展经济。
65头牛,320只羊,实现年创收50余万元,这是云峰村万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家底。万祥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5户农户主要以用牛、羊参股的方式组建成立,成立的初衷正是看中当地4000余亩的放牧场地。
当三轮车“嘟嘟嘟……”的喇叭声音响起时,漫山遍野的野猪都向三轮车方向蜂拥而来,这是笔者在该乡漆树村“大方县运芬特种野猪养殖场”放养场地看到的情景。目前,该养殖场占地面积1.2万亩,养殖规模500余头,年创收60万元左右,每年为当地解决15余人的就业。
为了让林下养殖业这列快车劲大力足,林下养羊、林下养牛、林下养野猪和林下养禽正为这列快车装上“四轮驱动”,使其跑得更快、更稳。
林下旅游 初见势头惹人喜
“大空调,年平均气温13.6℃,最高气温25℃,最适宜休闲避暑。”据有关资料显示,夏季在树林或林荫道下,树荫下的气温相对路面降低7℃,15亩林地一昼夜的调温效果相当于500台空调连续工作20小时。
北寒沟景区自2014年11月份开发以来,充分利用作为油杉河景区腹地的区位优势,借助崔苏坝牧场观光农业示范带动作用,截止到2015年11月底累计接待游客量约10万人次。
每到节假日,大方县城周边游客络绎不绝来这里登山戏水、吃农家饭,到气温较高的季节,也有不少来自香港、重庆和湖南等地的游客来此避暑。星宿乡峻岭村北寒沟农家乐的老板沈嫦娥说,“自从北寒沟景区开发以来,每月能赚4000多元,还能带动村里的2至3人致富。”
今后,北寒沟将抓住景区入口的峻岭村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点的契机,抓好景区公路沿线农业板块经济牡丹花种植工作,将北寒沟景区进一步打造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休闲避暑旅游景区,实现“一路花海到峻岭,八方宾客慕名来”的美丽景象。
推荐阅读:
甘肃白银:会宁林下经济促农增收
河南清风:种植食用菊一棚年收八九万
甘肃陇南:突出精品苗木花卉基地建设 促农户增收致富
河北保定:苗木种植富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