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夜暴雨,上海近百条马路积水达膝盖,公交车行进困难,大批小车抛锚,众多老房渗漏,不少路段拥堵瘫痪,上班族经受重大考验。上海真的成了海。
每当遭遇大到暴雨,许多城市便会因为到处积水而被人们戏谑地称为“看海”。部分城市每当遭遇大到暴雨便进入“看海”模式,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而且由此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城市防涝系统落后,无法承担及时排涝功能。而实际上,只要政府大力加强城市防涝体系建设,“看海”并不是城市遭遇大到暴雨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
拿荷兰鹿特丹市来说,该市位于海平面以下,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颇大。为有效应对这种情况,该市开创了独有的“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暴雨来临时,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德国近年则推广“洼地—渗渠系统”,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目前,德国全境共有51.5万公里长的排水管道,每年可以处理94亿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有效保障了该国城市街道免于出现积水现象。
而我国各地政府只要如此高度重视并大力强化城市防涝体系建设,每当遭遇大到暴雨便“看海”现象同样可以避免出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当前不少城市政府开展地面建设积极性很高,如在高楼建设上你追我赶,但是在地下排涝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积极性。而所以出现这种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现象,实际上是因为在部分地方官员看来,地面建设搞得好可以显现自己的政绩,而城市防涝体系等地下工程建设得再好,也无助于自己的仕途升迁。
鉴于这种情况,国务院曾经下发通知,要求切实落实城市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排水防涝工作行政负责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如此将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挂钩,并对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不利的责任官员实施问责,将有利于促进各地政府大力加强城市防涝体系建设。同时,国家还有必要就城市防涝工作进行立法,通过依法追究违反城市防涝工作法律规定官员的法律责任,促进各地城市防涝体系建设,让下雨天不再“看海”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