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文化 » 正文

李雄: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景面文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5  

   11月8-9号,河北省第三届插花和园林快速设计竞赛暨河北省第三届高校风景园林文化节在河北农业大学举行。在开幕式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雄教授应邀以"协同发展、共话乡愁--风景园林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为主题做了主旨报告。他在演讲中强调,风景园林是表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重要文化载体,现代景观设计应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造园"景面文心"的内涵。

  中国风景园林网:您认为中国传统园林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居住环境?

  李雄:中国古代瑶池是我们最崇尚的理想居住家园。《山海经》里有这样的描述,"层层千里,左带瑶池右环碧水"。这是中国园林中最美好的居住理想。在这样一种理想支撑下,很多园林里都有这样的追求。比如圆明园最核心景区福海里,最核心的景点叫蓬岛瑶台。北海公园在晚清以前叫广寒宫。广寒宫是嫦娥居住的地方,表达了当时的一种美好浪漫的意愿。

  中国风景园林网:在您看来,中国园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李雄:"园"这个汉字,表述了四周封闭弥合的环境中,有水,有人居,一个人在种树,很好地阐述了中国园林的内涵。对应的英文Garden拆开来看,也具有"篱笆的伊甸园"这层含义。中国园林是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的、源远流长的风景园林体系,被誉为东方园林体系的代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和自然风景名胜四种。

  中国园林的特色是"景面文心",面上是景,中心是文。中国的传统园林,不仅满足赏心悦目,还有心理、精神的寄托。中国园林提供了这样一种精神满足的场所。所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命题、立意,都是非常人文化的,都有很强的人文色彩。拙政园里很有名的小沧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里面寄托了很多内心的东西。

  中国风景园林网:"景面文心"的传统如何发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

  李雄:以西湖为例,一个简单的、以实用功能为主的人工湖泊,经过历史发展,把它转化成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区域。这是西湖对世界风景园林最大的贡献,也是对中国自然风景的贡献。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丹尼教授在一篇论文里介绍了对世界园林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的30个重要人物,其中有两个中国人,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宋徽宗。

  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城面文心,城市的心即是文化。我们搞风景园林的,过去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学,借鉴古代的诗词对联,现代也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有景有文,这座城市就堪称"仙居",而这正是世界共同追求的人间仙境。

  中国风景园林网:园林设计的"生态化"成为城市园林建设的新趋势?

  李雄:当代生态哲学中,将人们对环境、自然的态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人的利益为目标的自然观,另一种是以整个生态系统及其存在物(包括人类)的利益为目标的自然观。显然,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后一种。观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多从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来建设园林,它关注的是每个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条件,而不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方面。这正是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尊重自然"的理念。具体的做法是,园林建设不仅仅要考虑人们的需要,还要考虑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的场所,设计师常常会将其他生物的栖息地设计考虑到园林中,甚至设置人不可进入或限制进入的区域,尽可能地保留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此外对于城市中的"荒地"重视和有意识地保留,而不是简单地加以去除或彻底改造,因为这些地段往往对其他生物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群落交错区,同样重视如滨水地带的水陆生态的有机联系,而不是将它们隔开。总之,园林的建设要旨应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上,瞄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才能真正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最终使人居环境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样的城市和城市园林也才具有生态文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风景园林网:北林园林学院在生态环境教育上有哪些进展?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牵头建设的城乡生态环境实验室刚刚被批准为北京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为协同合作,主要致力于北京城市人居环境和城乡核心区人居生态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植物材料和核心技术的研究。通过3年建设,提出合理的北京生态网络构建模型,选育一批生态功能性植物材料,提高繁殖栽培养护效率,研发一批节约型绿地营建技术,使北京的大气污染、杨柳飘絮、热岛效应有所改善;降低绿地用水消耗和广场铺装危害,改善生态网络布局,提高绿化空间利用效率,改善植物配置,丰富冬季景观色彩。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