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的发展催生了森林旅游业,也拓宽了林业科学的研究领域。针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要想提升这个专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其学科发展竞争力,当务之急是要开展特色专业的培育––
现代林业的发展催生了森林旅游业,也拓宽了林业科学的研究领域。现代林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为其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原有林学的强大学科优势,突出公园管理和游憩规划、强化生态旅游色彩,进而培植专业特色。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高等林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水平,并增强学科发展竞争力。笔者认为,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应在高等林业院校中开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旅游系。
■森林旅游业是人们认知现代林业的窗口
现代林业不再代表传统的部门利益,林业主要服务于社会公众,公益建设、森林多功能服务和可持续林业、特色林业已成为主要的经营内容。人们不仅期望森林发挥供给、支持、调节等服务功能,更希望它能成为传播生态文化的有效途径。
森林的生态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强身健体的空间。森林是人们健身的理想场所,其自然环境会对人们的眼、耳、鼻等感官造成多种影响: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身体大部分时间是在自然中度过的,可以说是天生“适应自然型”的;绿色是对人的眼睛最友好的颜色,同时也可以使人心境安宁。树叶的绿色和它们随风摇曳的波动,可以使观看者心平气和。而且,游憩林随四季而变化的景观,也非常悦目;林间并不是寂静的,如果侧耳倾听,会有千百种声音。野鸟的啼鸣、昆虫的呢喃,可以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缓解压力;林内的树木里含有一种名为植物杀菌素的物质,这种物质有消除人体疲劳的功效;在林中漫步,人的听、视、嗅、触、味等“五感”会受到各种刺激,可以降低血压,使呼吸和脉搏均匀,解除疲劳。
进入21世纪,森林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森林里从事各种旅游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森林生态景观的观赏和游憩,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是生活在现当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对山林野趣的寻觅。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体现了森林本身游憩价值的发挥,客观上也提高了人们对现代林业的整体认识水平。
■旅游管理专业应突出公园管理和游憩规划特色
城郊游憩空间是城市游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利用闲暇时间从事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过去的20年间,伴随着我国城市建成区迅速扩张,人与自然的疏离愈发明显,休闲需求与游憩景观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如今,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离开市区到郊区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在西方城市,游憩规划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方古代城市中,广场系统较为发达,它是城市游憩系统的主要成分。中世纪西欧城市具有浓郁的乡村特征,城市中心保持着花园、公园和游憩空间。到17世纪-19世纪,由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崛起,出现了商业性公园。20世纪以来,城市闲暇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传统公园已不能适应游憩需求,并且人们的游憩范围已不满足于市区内,而向市区外围扩展,出现了城市边缘区的休闲游憩带。规划师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积极鼓励和组织在离城市一定距离的地方规划建设游憩地。到了80年代,城郊游憩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并且森林游憩资源丰富的国家,风景游憩林已成为最大的产业之一。
20世纪后半叶,户外休闲与游憩开始成为北美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公园也成为北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园管理和游憩规划需要专业人才和技术,北美高校为此设立了较为健全的学位体系和课程体系。以北美地区此专业领先的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游憩、公园与旅游科学系为例,他们的使命是培养游憩、公园与旅游领域管理人才并提升社区生活质量。该系提供4个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方向,即旅游管理、社区游憩与公园管理、公园与保护以及青少年发展。以本科生课程设置为例,大一和大二的课程注重使学生了解游憩、公园和旅游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理念,大三和大四期间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将来能够胜任该领域的初级职位或者继续深造而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在郊区开辟了大量风景游憩林地,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风景游憩林的营建技术,如树种选择、植物配置、空间配置、季相配置、抚育整形、更新改造及保护建议;培育大径级林、改善林分状况、提高林窗景观统一度、丰富林内景观树种及营造混交林建议。此外,在游憩场地规划和管理也有不少研究,如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康体游憩设施规划设计、风景游憩生态绿地与景观植物建植设计、森林旅游区支持设施建设规划等。城市居民户外游憩需求涉及的资源(如公园)大多由公共部门提供,然而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却普遍缺乏公园管理和游憩规划方面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置。
由此可见,在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开展特色专业的培育,突出公园管理和游憩规划的特色,以此培养出一支专业的队伍加以规划、实施,从而进一步拓展城市游憩空间,提升城市郊区的游憩景观质量,直接让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游憩的体验,而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日本京都大觉寺
■特色培育要强化生态旅游色彩
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较发展中国家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旅游属于非营利主义倾向型。这是因为对物质上比较丰富的发达国家来说,他们的国民已经具备实现追求精神生活的条件。生态旅游的先进国澳大利亚的事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澳大利亚得以顺利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条件是这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具备保护这些资源的良好的管理体制。通常他们具有专门的研究及监测机构和协作组织,而且普通人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比较强,进而可以在制度上保证生态旅游措施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从联邦到州政府甚至市级行政部门的地方自治体都具备对生态旅游的支援体制。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的人们不仅包括城市人,还包括远离城市的人,虽然现实生活中后者的休闲生活需求容易被淡忘。当然对环境持有的兴趣因出身地和工作场所而有所不同。比如与共住在悉尼的会计师相比,农场经营者对土壤类型和收成的兴趣一定比较大,虽然不能断定住在悉尼的会计师对土壤类型和收成就一定没有兴趣。此外,发展中国家在求得保护原生自然的同时,也在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因而常常把这种类型的生态旅游叫做赢利主义倾向型。实际情况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的开展已经成为赚取外汇重要渠道。
生态旅游的开展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并通过环境解说等环节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同时满足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高等林业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学科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在现有高等林业院校中开展旅游方面研究的主要有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等。因此,在高等林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培育中强化生态旅游色彩是有依据的。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