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园林生态公司2017年如何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04  

  00过去的2016

  时间飞逝,今天是我们向2016年告别的最后一天。

  2016年值得你留恋吗?对于大部分园林生态企业,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冰火两重天的一年。央企和上市公司都在PPP领域跑马圈地,都在向文旅版块投石问路,纷纷涉足基金、保险、互联网金融、银行,……。

  但对于为数众多的企业,即使看到了热闹和机会,由于自身的资源局限,眼看着一场盛宴,和自己没有关系。

  2017年,充满了变数,对于所有的公司,都还有机会,但你准备好了吗?

  转型?不是成败的问题,是概率问题。

  01转型已经成为必选项

  2013年之后,模式以政府或房企业务为主的园林企业,日子都不太好过,现金流持续吃紧,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传统园林企业普遍日子不好过,即使上市企业和拟上市企业也没办法用好的模式来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突破这个困局,大家都开始探索不同类型的转型。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反而开始出现了不少让人眼睛一亮的差异化创新转型模式。

  一般真正的转型和创新,只出现在行业整体低迷或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日子好的时候大家埋头赚钱还来不及。所以转型和创新,就不能脱离大背景和脱离具体企业实际,不能太过于理论化的来思考。

  那该怎么转型呢?是否有一套方法,让我们在转型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其实没有,有的只能是多看多想,把思考建立在人家走过的弯路和学费上。

  转型受多因素的制约:大趋势的判断,企业家自身的基因,目前企业的主要业务、团队等既有资源,等等。

  02找到差异化定位,然后拼命让自己成长、创造价值

  做企业的本质,就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只有能创造高于社会平均价值的企业才会生存下来,平均线以下,要么往上冲,否则就是短暂的苟且或淘汰。

  进入平均线以上后,也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如果市场充分竞争,最后的格局一般是:第一名到第三名占据40%的市场份额,第四到第十占据40%市场份额,后面的几千几万家企业一起分享剩下的份额。

  不要过于纠集上面的数字是否准确,每个企业需要关心的是自己是否可以进入前十,甚至是前三。园林生态行业业务集中度还很分散,但随着PPP和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业务会加速度的向行业前十大公司集中。

  同质化的竞争,会很快的让大家提供的价值趋同,大家都没钱赚。那是否可以找到或者创造一个品类,然后让自己成为这个品类的冠军呢?

  从本质上来说,你存在的位置,是由你的竞争对手所决定的。只有通过竞争对手的比对才知道你价值大小。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未来市场和竞争对手来考虑转型。

  上面的这套理论在互联网行业已经耳熟能详了,但在园林生态行业,是否也有点借鉴意义呢?

  03几种既有转型模式

  1、改头换面的转型:棕榈股份模式

  利用原有优势作为一个跳板,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原有园林作为一个配套,从本质来说已经不再是一家园林公司,棕榈股份是典型代表,确定转型生态城镇综合运营商后,管理层进行了大调整,围绕定位进行了集团架构的调整,引入战略投资人,大股东在上市公司体系外进行了有的放矢的前瞻投资布局,等等。很困难,但未来很看好。

  2、大开大合的转型:东方园林模式

  东方园林在上市后,一直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房地产、大环境、文旅、互联网、金融、慈善都有涉足。引入人才不少,花的钱也不少,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在某一个点上做到领头羊。这容易让原先的优势品牌和团队被耗散。

  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想做大,这对企业家的要求非常高,这个模式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是乐视,要拉开如此大的战线,对战略、资本、人才的把握能力和胸怀,对企业领袖是都是极大的对考验?而且还要看行业是否能得到资本的推动,只有资本的助力,才能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资本无所谓好坏,但资本会用钱投票未来,这更可信。

  很多时候只能在顺势而为的基础上做行业才能事半功倍。

  3、循序渐进型:铁汉生态

  铁汉在上市时候规模不大,实力相对来说一般,但这几年比较务实,既紧守自己的生态技术优势,又能灵活紧跟市场趋势,开始试探性的尝试一些文旅运营项目,走的比较稳,可能在资本市场看来,过于平庸,但铁汉生态如果继续保持稳扎稳打,耗散的力量就会少很多,最后比拼的是谁活的久,谁在机会来的时候能抓住。机会一直都在。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