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建设美丽乡村需内外兼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09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一直困扰美丽乡村的建设。自美丽中国行动近期以来,多地群众反映称,所在村落生活垃圾乱丢乱放的现象严重,群众生活受到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农民居住条件改善了,可是农村卫生环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街道上污水横流,各种生活垃圾成堆,畜禽粪便随处可见,与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小院极不协调。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相关部门管理不够到位,之前过于忽视农村的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使得多数农村没有卫生维护设施,没有相应工作人员,村民的日常生活垃圾无处归类回收,不得不找地方倾倒;另一方面也与村民乱丢乱放生活垃圾的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客观来讲,为了改变“垃圾围村”的状况,各级职能部门首先要作出努力,派人对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完善农村垃圾回收处理设施,使村民不用再为去哪里处理垃圾而犯愁。当然,仅仅依靠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长年以来形成的习惯,使得村民习惯于随意倾倒,仅仅依靠清理不过是锯箭疗伤。管理工作缺陷未填补,村民不良习惯不改正,政府花费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换不来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为此,唯有“内外兼修”,才能使美丽乡村建设建出成效,建出长效。

  内要改习惯、明奖惩。想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首先要改变村民们乱丢乱放生活垃圾的不良卫生习惯,这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改变村民不良习惯,除了要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一体化运行的垃圾处理体系,引导村民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外,还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奖惩措施等,增强村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外要重规划、规范化。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核心工作应该放在“分类减量”上。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资源回收系统制定出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办法。同时,还要根据人口、路网分布情况,划定一定面积的处理区域,建立区域卫生填埋场或者焚烧发电厂,对“分类减量”后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做到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真正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