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济南:直击城市“看海”难题走生态治水用水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3  

  7月22日,济南市政协召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专题协商会。会上,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从构建自然生态海绵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要强化源头控制,加强生态建设。作为城市海绵体的源头,南部山区要合理丰富山体植被,涵养水源,把控水源点位,并依托山体地势合理设置雨水收集、拦蓄及利用设施,对流域相关水库实施扩库增容工程和供水线路改造工程,建立城市河道补水长效机制。实施河湖综合治理工程,增加河道渗漏调蓄能力。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增加河道排放能力,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实施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工程,同时加快泉水调水工程建设。要拓展绿地面积,实现规模效应,在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中,大力保护和拓展绿地,增加自然海绵体,在保证原有海绵体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人工建设和改造。要全过程贯彻落实海绵城市新理念,新建及改造道路工程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全过程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建设用地也应将海绵城市的要求纳入城市规划的整个管控环节。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济南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肩负节水保泉和排涝防洪双重艰巨使命,建设海绵城市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注重城市自然山体的雨水汇集与处理作用,建议相关部门携手,结合城市防洪设施和绿化景观节点,在城市山体范围内以及山体周边,扩大和改造升级现存沟渠水面等蓄水设施,最大限度、更大范围地蓄积、下渗、补充地下水源。要注重城市道路系统的雨水汇集与处理作用,增加道路汇水的下渗量,除了现有的技术措施外,城市道路尤其是新建道路,应结合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理念,增加城市排水管网的单向渗水功能。建议相关部门携手,结合现有城市水体,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有环境美化作用的新增城市水体,并采用便于雨水汇集、缓冲、下渗的技术手段,使城市地表水体在补充地下水、打造海绵城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分析降水特点做好工程设计

  济南海绵城市建设,要分析降水特点,做好工程设计。我市每年降水形成较大径流的场次较少,而极端天气降水具有强度高、历时短的特点,在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要重视前期弃流,防止水质污染,天然雨水污染物主要来自大气污染物,而屋面径流污染物除来自大气污染物外,还来自于屋面累积降尘等。相较于天然雨水,屋面径流、马路径流的水质明显差,主要受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季节等因素影响。要扩大水面蓄存,营造美丽景观,做好点线面结合,充分发挥现有河道的滞蓄功能。洪水也可变成资源,河流可用于防洪,也可发挥环境与生态功能。提高城市整体品位,周边居住环境的改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做好马路、小区等海绵工程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小清河干流、支流及“排洪沟”等生态功能的发挥。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