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美国雨洪管理发展沿革及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5  

  景观工程课是TAMU(TexasA & M University)景观硕士学位的必修课程,LIP(LowImpact Development)和BMP(Best Management Practice)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包括大量的工程计算,例如径流量的峰值、某流域滞留池的容量以及植物的净化能力等。虽然老师不断强调这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对于比较枯燥的计算大家还是有过怨言的。随着对相关设计实例的进一步了解,我越来越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价值。例如ASLA获奖作品就有这方面应用的实例,虽然关于人工湿地的研究显示其各项生态功能的情况并不是十分明朗,但这些实例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本文是我在工程课学习到的部分内容,简单的总结了美国雨洪管理发展的大脉络及目前的新趋势,希望和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共同探讨。

  雨洪管理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问题,在城市扩张越来越严重的现在更是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场地的水循环模式,造成地表径流水量增大、水质变差。即便是公园绿地,也由于大量人工草坪的使用导致地表水下渗率减小。维护健康的水循系统,景观设计师责无旁贷。像很多西方国家一样,美国的雨洪管理也经历了由采用纯工程方法转向与非工程方式相结合,从大型集中处理到分散式就地处理的过程,从对水的恐惧到将其作为珍贵资源加以收集利用。

  美国雨洪管理发展沿革及趋势

  美国雨洪管理经历了3个主要时期:

  1930s以单纯的工程方式,修建管渠工程、蓄水池及滞留池。The Flood Control Act of 1936是这一时期推动雨洪管理发展的重要法案,它规定了联邦政府在雨洪管理事物中的职责。

  1970s通过对泛洪平原及流域的管理等非纯工程的方式来解决雨洪问题。1968年提出的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举措,它鼓励各州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时遵循泛洪平原管理的相关规定。

  1990s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概念被广泛推广,雨洪管理进入水量控制和水质管理并重的阶段。LID即通过模拟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由集中处理转为对雨水进行分散式的就地处理。其根本目标是通过模拟场地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环境,保护、恢复场地原有自然景观,达到维护及修复场地的水循环过程及其生态功能的目的。尽管大型的滞留池仍然是主要管理措施,雨洪管理已经开始转向小规模的就地净化。

  Bioretention是较为有效的LID方法之一。Bioretention依旧遵循开发建设后场地最大地表径流流量不得高于开发前的大原则。其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1)利用植物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来净化雨水。2)对雨水进行就地净化处理3)滞留池中的雨水仅仅是暂时储存,原则上要在24小时之内排空。Bioretention有助于降低排入溪流中的雨水的水温,并提高其水质,减小地表径流高峰流量,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因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设计灵活,可广泛适用于居住区,商业区,道路两侧以及停车场。

  美国雨洪管理发展沿革及趋势

  Biorentention设计实例:

  1 Stephen Epler Hall,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Portland,OR

  此设计将屋顶收集的雨水以及铺装上的地表径流引入种植池,净化后加以利用。据计算,此系统每年约提供10,000加仑的景观灌溉用水及100,000加仑的中水用于冲洗厕所。

  美国雨洪管理发展沿革及趋势

美国雨洪管理发展沿革及趋势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