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上午,德国学者约翰内斯·穆勒(JohannesMüller)博士在2016年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上做了题为“重塑景观——中国的人类干预景观遗产”的报告。
约翰内斯·穆勒博士于1959年生于德国。他曾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英国赫尔大学和法国卡昂大学分别学习了地理学、地质学、植物学专业,目前专门从事景观生态学和文化景观发展的研究。1989年,他的论文《绿篱的生态功能》获得柏林科学院办法的青年科学家奖。他以《德国下弗兰肯的自然地理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穆勒博士曾多次在狗周和亚洲进行学术研究旅行。1988年开始,他开始从事自由职业,担任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学顾问,同时从事地理摄影工作,并经营自己的摄影机构。他还在维尔茨堡大学地理研究所任兼职讲师,并在荷兰莱顿大学举办主题为“中国文化景观”的讲座。
穆勒博士讲述了他对人类长期农业生产影响下产生的文化景观——农田生态景观的理解,并指出了这类文化景观保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地理学家,穆勒博士从地理学角度谈论景观。他认为景观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很多构成要素,如大气、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是不断变化着的,它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一般地,人们认为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它是动态的系统,可以被改变,也可以被评估。新生产方式产生,人的因素加入自然生态系统中,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要素都发生了相应改变。人通过灌溉系统改变土壤水分、地表侵蚀、土壤肥力、当地气候;人类建造梯田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在人类长期干预下,生态系统逐渐变为农田生态系统,原来的自然景观逐渐变为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