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公园是纪念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怀念的功能,并且兼顾了游人的参与性和游憩性。美国马丁·路德·金纪念园的景观设计要素涵盖了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高科技媒介三大方面,设计者通过这些景观设计要素向人们传达着马丁·路德·金的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通过景观设计元素,继承和发扬优秀纪念性公园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设计作品,我国景观设计师们还需不断地求索。
“纪念”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它“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人类的纪念情感通过客观事物与历史事件的关联而获得宣泄。‘纪念’与回忆尤其与人类的‘群体回忆’有着密切的关联”。纪念性空间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是群体记忆的再现。它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陵墓、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纪念雕塑石刻等等。而纪念性公园也是纪念性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解读纪念性公园内涵
纪念性公园是具有纪念意义和精神内涵的公共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缅怀、思索、游憩。它不同于传统的陵墓和纪念碑的庄严肃穆,更加注重了可游玩性和参与性;它也有别于其他的以游乐性为主的公园,而是加入了更深层次的纪念含义。我国著名建筑师齐康概括:纪念景观的本质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在古代,纪念性公园通常作为纪念性建筑的附属而被规划与设计。在被泰戈尔称作“一滴爱的泪珠”的泰姬陵,在气势宏伟、美丽无暇的建筑主体前面有一个别致的波斯式花园,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贯穿着“思念与牵挂”的纪念性公园。欧美的乡村式墓园是当今纪念性公园的前身。它们受英国风景园林设计思潮的影响较深,远离城市,安静祥和,利用了大量公园的组成要素。缓和起伏的地形,郁郁葱葱的植物,潺潺的流水和个性彰显的墓碑雕塑,仿佛就是使人置身于一个公园中,美国的Mount Auburn公墓就是这样一个花园式墓园。除了墓园之外,欧美国家大多以传统的纪念堂、纪念馆、纪念碑等建筑物来传达纪念的情感。二战后,纪念性景观的设计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从君主和宗教的控制、束缚中走了出来,更加注重对“人”的纪念。真正达到民主式纪念性高度的是美国罗斯福纪念公园。它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形式,横向延伸的开敞的纪念性公园打破了建筑物一般竖向构建的设计手法,更加平易近人,与环境融为一体。哈普林认为设计师应该师法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优秀作品。罗斯福纪念公园完美地诠释了哈普林的设计理念。
二、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
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自然因素
地形因素。地形的起伏变化对纪念性公园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影响了它之后的设计形式。凸地形通常配合向上的踏步和阶梯,当人们参与其中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动感。当人们仰望在高处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尊敬和崇拜的感觉。而凹地形有封闭性和向心性,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安静与沉思的安宁感,越战纪念碑的设计就是在逐渐下沉的凹地形中完成的,仿佛大地之中的深深的伤口。植物因素。植物在纪念性空间中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植物本身的含义、色彩差别、季相变化、冠幅枝叶花朵果实,都是可以作为造景中的设计元素来表现的。在美国93号航班纪念园中,遗址景观和当地的枫树林紧紧结合在一起,有一种独特而忧伤的美丽。洛杉矶的玫瑰公墓园中,道路两旁种满了美丽的玫瑰,形成了一到旖旎的景观,为墓地增添了活力。而布策设计事务所在设计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的时候,就保留了一棵见证灾难的大树,称之为“幸存者之树”。它是力量与隐忍的纪念。在它周围果园绿荫成片,孩子们可以在果园的空地上学习、思考。水元素。水象征着万物生生不息的循环,为纪念园能增添不少生机和活力。浅水的设计更加有助于游人的互动。水平流动的薄水案有戴安娜纪念公园,它的动水奔流跳跃,静水安宁温和,反映出了戴安娜王妃动静相宜的个性。垂直地面的水帘如马丁·路德·金纪念园沿着花岗岩纪念墙缓缓流下的水幕,为纪念公园增添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因素。
(二)人工因素
园路因素。园路可以将纪念园的空间分割成几部分,起到组织空间与序列、营造意境的重要作用。园路的宽窄形式和材料的不同,带给人的感觉就不同。例如伦敦郊外的肯尼迪纪念园,花岗岩石板铺砌的小路沿着平缓的山丘通向肯尼迪纪念碑。雕塑。雕塑是纪念性公园里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被纪念的人物或者事件的发生,仿佛在对游人讲述一个个故事。例如华盛顿韩战纪念园中美军士兵的雕塑,华盛顿罗斯福纪念园中反映经济危机时等待就业和救济的人们的雕塑,都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场景。但是在中国的一些纪念性公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纪念人物的雕塑通常采用千篇一律的大尺度雕塑,来表现对人物的敬仰之情,缺乏和空间环境的融合,忽略了游人的参与性,造成了场所的单调。材料因素。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纪念性公园运用的材料也渐渐趋向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石材、木材,玻璃、金属等材料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在美国的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中,开阔草坪上布置了168把玻璃做的椅子,来代表168名在爆炸中的罹难者。美国妇女选举权纪念园运用了镀膜金属管材的横向竖向变化,来象征妇女选举运动的历程和变化。
(三)高科技媒介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在纪念性公园的氛围营造中能起到重要作用。这里主要从声音和光影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声音元素。声音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是纪念性空间里重要的设计因素。例如流水与石头的摩擦声,雨水滴落在植物上产生的敲打声,风铃、水琴在自然动力下发出的悦耳的声音,人们通过互动装置所获得的声音,以扬声器播放的模拟事发现场的声音等等,都能给纪念性景观营造出各种的纪念氛围。这些声音都将人们带入不同的纪念性空间,或安谧沉静,或肃穆紧张。例如在日本景观大师三谷澈的设计风之丘墓园,如果人们漫步在这个下沉的花园里,可以在椭圆形的中心看到一个长长的坐椅靠着一口空井。这个地方被称为“风之椅”,人们能听到从井底发出的幽幽的风之音乐。光影元素。光线和阴影产生的效果能为纪念性景观带来不同的魅力。光线更侧重的是光的直射,不管是自然光线还是人工照明;阴影更侧重的是阴影和影像。例如美国的“911”纪念光柱,它把两束象征双子塔的巨型光柱投射在世贸遗址的上空,象征着在“911”事件中倒塌的世贸双塔和那些所有的罹难者,令人震撼。而越战纪念碑的黑色花岗石能反映人像,使生者仿佛在自己的凝视中与逝者进行对话,从而传达思念之情。
三、从马丁·路德·金纪念园看
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是美国伟大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和就业权利。1963年,他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发表了永载史册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使民主观念深深烙在了美国人的内心深处。他196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被暗杀,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民主事业。1999年12月,美国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和美国美术委员会批准了马丁·路德·金的纪念场所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上的位置,2000年面向全世界征集设计方案。ROMA设计事务所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历经十年,终于在2011年10月16日正式落成。美国总统奥巴马参加了马丁·路德·金纪念园的揭幕仪式,成千上万的美国公民也来到了这个纪念公园,共同纪念这个为自由平等而奋斗一生的勇士。ROMA设计事务所的设计遵循劳伦斯·哈普林在罗斯福纪念园中开创的手法,灵活运用各种景观元素,营造了一个能使人参与其中的纪念空间,而不是一个供人观望的纪念塔或者纪念碑。整个纪念公园的理念是“从绝望之山开辟出希望之石”,反映了马丁·路德·金的“民主精神、领导才能和奉献精神”。
整个纪念公园设计十分简洁,共分为纪念石、纪念墙和纪念广场三部分。公园入口由两块巨大的纪念石构成,光滑的内部表面和粗糙的外部表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穿过两块象征“绝望之山”的巨石,我们到达的是“希望之石”。“希望之石”与金博士的雕像融为一体,金博士半抱双臂,目光炯炯有神,眉头紧锁,仿佛时刻在准备着为自由去战斗。“希望之石”侧面雕刻着《我有一个梦想》的节选文字,这也是整个纪念园的精神所在。纪念墙是一个长450英尺的花岗石壁刻,它将“绝望之山”和“希望之石”围合在面向潮汐湖的安静场所之中。纪念墙上雕刻着金的主要事迹,上方有水幕缓缓漫过纪念墙。纪念广场以“希望之石”作为主景,散布着原有的高大乔木和樱花。金纪念园的景观设计要素涵盖了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高科技媒介三大方面,设计者通过这些景观设计要素向人们传达着马丁·路德·金的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沿着潮汐湖分布的吉野樱花,大多是种植于1912年,是来自日本的象征和平和团结的礼物。它们每年春季只有两个星期的花期,春天与希望、重生和重建的精神共鸣,为马丁·路德·金纪念园增添了纪念的情感和浪漫的诗意。“绝望之山”和“希望之石”的石材是由“中国制造”,它们选自中国南安石井出产的霞红石,共有700多立方米,由159块石头构成。“希望之石”由中国雕塑家雷宜锌带领团队历时数年精心打造,在质疑声中完成,最终打动了美国人民。石材在西方国家中象征着坚韧和力量,而且具有“永恒”的含义。金纪念园中石材的运用,不仅反映出金博士坚强的性格,也隐喻着他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的理念将在美国永远地继承和发扬下去。纪念墙上的流水给纪念公园增添了一种听觉上的元素,而且在炎热的夏天,水幕形成的薄雾有助于营造凉爽的环境。
四、结语
纪念性公园是一个城市的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体现,是城市居民“群体记忆”的物化,凝聚着人们对过去的共同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冀。一座好的纪念性公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景观设计因素,创造出充满情感的纪念空间:它向人们传达信念和使命,当人们走入它,感受到的是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的渴望,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元素,继承和发扬优秀纪念性公园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设计作品,我国景观设计师们还需不断地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