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特色小镇特色不同,功能定位也有差异,其发展路径必然也会有所不同。研究特色小镇发展的路径,可以为其他小镇建设提供借鉴。目前,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传统建制镇发展而来
绝大多数特色小镇以前都是有行政区划的建制镇,基本上是一级政府的模式,社会服务沿袭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
1.从传统建制镇发展而来
绝大多数特色小镇以前都是有行政区划的建制镇,基本上是一级政府的模式,社会服务沿袭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
优点是小镇区域范围清晰,行政管理和社区管理机构完整;
缺点是管理模式难免带上传统行政管理色彩,而且没有经过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组合,过于强调了行政管理的区域边界,与现代化小镇不完全契合,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从传统建制镇转化为现代化小城镇。
2.从产业园区发展而来
这类小镇往往是一些产业集聚明显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由于传统的城镇产业集中建设,让一些产业集中区比较成功的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型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为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发区治理模式的转型突围,可以作为未来开发区模式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
3.随交通枢纽站场建设发展而来
比如很多的高铁新城、空港新城等,由于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掀起了建设空港新城、高铁新城的热潮,从而在一些城市周边形成了以交通枢纽为依托的特色小镇和社区。
这类小镇很多需要国家交通规划部门的参与,往往是当地政府、交通部门、企业、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并且与当地主城区形成互补,才能较好地发展起来。
4.城市功能分区型特色小镇
由于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早期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功能区规划和建设可能存在空白或薄弱环节。
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很多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在规划建设时提出了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国际社区、步行街、度假疗养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城等概念,这些补充城市功能的社区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又相对独立。
与传统的城市中心区不一样,有的发展成类城市副中心或某一个功能中心,有效地连接了城乡,成为一些特色明显的现代城镇。
5.由特殊的资源禀赋形成
很多特色小镇由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文物、革命遗址等,成为了自身独特的标签,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在某一方面形成了垄断性,成为关于某一方面资源的代言人,形成了闻名中外的特色城镇。
6.由市场机制自发形成
很多特色小镇的形成并没有政府力量的过多介入,是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形成的。
比较典型的是一些特色产业集散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有些城镇的特色产业起初只有少数个体户和大户在从事,后来通过“传帮带”,一大批当地人从事同一产业,从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镇,这个路径需要当地政府去引导和鼓励,促进“传帮带”,逐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7.特殊的地理区位形成的特色城镇
这些城镇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吸引了一批产业和人口入驻,成为了很有特色的现代城镇,全国很多县区非主城区的较大城镇。
虽然不是主城区,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离主城区又比较远,在周边区域又没有其它大城市辐射和吸引,从而在周边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成了当地除了主城区以外比较具有吸引力的大镇,较好地吸纳了农村人口入城。
另外就是距特大城市较近又不隶属于特大城市行政区的一些乡镇也较好的发展起来,比如江苏靠近上海的花桥、河北靠近北京的燕郊等。
8.产业资本投资形成
这些城镇由于被一些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产业投资集团相中,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加大投入形成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从而出现了颇具特色的产业小镇。
比如某某度假区、某某影视城、某某产业“谷”等,很多都属于此种发展路径,产业资本投资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必须符合产业资本逐利的要求,吸引产业资本的入驻,才有可能发展起来。
因此,产业资本投资路径需要有专业的产业投资和规划团队及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学者参与。
每个小镇功能各异、特点有别、路径不同,其功能、特色、路径既有交叉,也有侧重,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别非常大的方面,决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和路径,而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外在条件和国家政策,因地制宜谋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