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5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欢迎宴会的致辞中说,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APEC蓝”是全力进行污染治理的积极成果,要继续保持下去,实现山青水绿的绿色发展,则需以更大的力度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规划了蓝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重要论述,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不仅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其中也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我国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接近极限,已经难以支撑“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不协调”的粗放型增长,一些大型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一些生态脆弱的区域因为无法承载过量生产和过度开发,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许多问题。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更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绿水青山”还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所有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否则难免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