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规划在中国越来越受重视,且有些城市规划得很好,但仍有不少城市仅有规划意识,却未能达到规划共识,尤其是缺乏一个以法律为依据来巩固的共识,直接导致“一届领导一个规划”的现象很普遍。
著名美籍建筑规划专家,现任美国龙安集团总裁,曾任美国纽约市规划委员、局长饶及人提出,美国城市少有“千城一面”,重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过程“由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一般规划从社区开始,然后到区,再到市,最后到州。
著名美籍建筑规划专家 饶及人
笔者在中美两国都有多年的城市规划执业经历,感觉美国城市规划师有三个中国同行多数不具备的优点:
(1)在工作中轮换扮演愿景者、技师、官僚、政客和社区活动家的角色,以找出能使城市经营高效发展的途径,平衡各种不同的需求。
(2)做任何项目前首先形成一份地区问题的报告。该份报告是基于对该地区的详细调研,非常清晰地阐明计划的必要性、发展机遇和限制因素。
(3)规划师与各式各样的社会利益团体频繁接触,共同工作。
正是深度调研和频繁的角色互换,使得美国城市规划师能更好地在政府和百姓之间充当沟通桥梁。
美国城市规划
还有些问题涉及跨区域资源调度,需要在国家层面加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受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原有城市(镇)规模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不仅仅体现在人口数量上,更体现在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产业布局、经济增长等的差异性。鉴于中国国情,城市都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资源和待遇,这也决定了城市政府在履行上述职能时,权限会有所不同。这要求中国在扩大城镇、乡镇规模的同时,协调好城市与城市之间、政府与市场配置和供给侧之间的关系。
去年中央三部委联合发文发展“特色小镇”是个积极探索,有利于解决城镇化带来的城乡不平衡问题。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更向往山水环境优美的小镇与乡村。游客流、产业流、资本流等要素逐渐向“成本较低、环境更好、生态宜居”的小镇迁徙,特色小镇变成城镇化和经济建设的新拉动力。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美国也不是没有失败的例子,底特律就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迅猛推进的城市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遇的规划契机。中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若能在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定会好于美国。
(作者是前纽约市规划局长、美国龙安集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