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AR科技“复现”北京古城门唤醒城市记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0  

  科技使人奔向未来,现在,也能让人回到过去。一群软件工程师,利用“现实增强”技术(AR),让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看到昔日屹立在北京的九座城门。

  他们最先在北京地铁2号线的站台上做推广,来往的乘客通过手机扫描城门的手绘图、老照片,就可以在手机上触发AR效果,一个城门的三维动画即出现在手机屏幕上,还能收听到一段关于城门历史的介绍。

  1984年投入使用的2号线,是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它沿原北京内城城墙而建,18个站名中,有8个站名还沿用古城门的名字。软件工程师们希望AR技术能带给人们“原址”、“原貌”还原的“历史场景”,所以从今年1月开始,他们选择在朝阳门、西直门等地铁站点进行推广。

  这个听起来有点像“虚拟历史课”的设计来自34岁的李颖超。他是百度AR工作室的一名软件工程师,他说灵感来自4岁的女儿。

  女儿在乘坐地铁时总喜欢随着广播报站名。她很好奇,“为什么很多站名都有一个门字?”而“这些门又都在哪里?”

  那时候,李颖超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女儿。他也有同样的疑问。

  “城门旧事”

  从元朝开始,作为首都的北京就建有城门,所谓“内九,外七,皇城四”。这说的是,老北京的内城有九座城门,皇帝、军队、物资甚至囚犯进出都各有通道;外城有七座城门,供老百姓进出南城之用;皇城有四座城门,供文武百官进出宫廷之用。

  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城门和城墙被大规模地拆除,用来建设新的道路和地铁,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城市体量。

  如今,保存下来的城门仅有“一对半”。“一对”是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前门;“半”是德胜门箭楼。来北京16年,李颖超对德胜门的了解始终停留在“不好走,容易堵车”的印象中。

  李颖超的老家在山东,2000年他来北京上大学,然后在这里找工作,娶妻生女。北京可谓他第二个家,但他对这座城市的过去所知甚少。

  每逢春节回家探亲,家乡的巨变总让他倍感陌生,有一次他几乎要让父母指路,才认得家门。而老乡们向他打听北京城的见闻趣事,他也时常尴尬地说不上来。

  “特别没有归属感。”李颖超说。

  女儿在北京出生,是“新北京人”。他不想让女儿也对生活的城市充满陌生感。他想回答女儿的问题,送给她一个礼物。

  他决定用AR技术“复现”老北京城门。在此之前,公司的AR技术大都用来商业营销,为合作伙伴做广告宣传。

  他的想法意外地在同事中产生了共鸣。他的团队有20多名技术人员,平均年龄28岁,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北漂”,在这里成家立业,为城市的发展奔波、奉献,却始终没有时间去了解和关注城市的历史。

  去年11月,他们邀请艺术家根据网络上搜集的资料,制作城门的手绘图。今年1月到2月,他们把巨幅图画张贴在朝阳门、西直门地铁站,供乘客扫描图片,体验AR复现的效果。

  步履匆忙的乘客在拥挤的车站放慢了脚步,大家纷纷举着手机,围在手绘图旁,聆听老北京的“城门旧事”。还有乘客用三维动画当背景,在“城门”前玩起了自拍。

  更让李颖超想不到的是,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主动邀请他们到馆内布展,并将展览命名为“科技唤醒城市记忆”。

  “它(AR)帮助人们了解城市的历史和变化。”副馆长胡大欣说,“你了解得越多,你对城市的归属感就越强烈。”

  共同责任

  AR复现城门的项目很快得到了网友的关注。“北京老城门是世界遗产中的明珠,我是40后,孩子转给我看了这个项目,我很想去体验。”一位名叫“于无声处”的网友在微信上留言。

  但有些网友向设计者提出了“苛刻”的意见,因为手绘图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比如城墙被画成直角,但实际上应有弧度;九个城门通过城墙连接本应组成环形,但设计者们把它们排成了一条线;还有城门楼的诸多细节都被忽略了。

  李颖超和同事认为,手绘画是艺术作品,所以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真实。但读者不同意。“错误会误导公众,历史不可以开玩笑。”一位网友评论道。

  设计者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有了更大的责任。”李颖超说。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奔波在图书馆查资料,请专家到办公室讲历史,甚至拜访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经过不断调试,他们最后决定使用城门的黑白老照片作为触发AR效果的图片。

  “照片最真实。”李颖超说,“尽管照片没有手绘画色彩鲜艳。”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工程师们还将AR和搜索功能结合,人们只要在百度手机APP上搜索城门的名字,然后扫描身边任意物体,甚至自己的手掌心,就能触发城门的三维动画。

  随着城市的交通不断扩张和人口膨胀,北京地铁的触角已变得愈加复杂。应不应该通过拆除城门、城墙来修建地铁和道路,至今依然是学术界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胡大欣认为,让人们关注北京城门、北京文化,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建设、保护北京的队伍中,从而获得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是所有公民的责任。”李颖超说。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