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常州:尽享生态绿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08  

  无论是已经建成的丁塘河湿地公园、凤凰公园、南运河两侧的生态绿道,还是即将和市民见面的皇粮浜湿地公园,随着常州生态绿城建设的不断开展,一条条市河被还原为城市的“绿色项链”,一条条街道被建设成城市的“绿色动脉”,市民身边享受的“绿色福利”正越来越多。

  百姓说:堆满垃圾的沼泽变成了美丽公园

  “变化真是太大了,换做几年前,这样美的环境想都不敢想。”家住青龙苑的朱先生面对着楼下的横塘河湿地公园感叹道。这两年,朱先生家站在自家阳台上望去,见证了一个堆满垃圾的沼泽地如何一点点变成一座美丽的公园。

  朱先生告诉记者,两年前,横塘河公园所在地还是一片荒芜的沼泽,里面到处堆着各种建筑垃圾,空地上除了野草外就没有像样的绿化。到了晚上,他们一般不出门,因为方圆几里连一盏路灯也没有,没有月亮的时候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更让人头疼的是,这块地方还特别容易积水,一到雨季就很容易形成内涝。”随着2014年横塘河湿地公园开工建设,朱先生看着沼泽里的淤泥被一车车拉走,河水一点点变清;绿树一车车拉来,绿化慢慢茂密;过去河边的泥路也被崭新的塑胶绿道所代替;黑夜不再黯淡无光,五颜六色的灯光点亮整个公园。现在每天晚饭后,朱先生总会和妻子一起到楼下的横塘河公园散散步,和过去的老邻居们拉拉家常,如果有时间还能到公园健身场活动一下筋骨。如今的横塘河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朱先生和附近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专家说:公园不仅有绿树,还有“绿色”技术

  横塘河湿地公园于2014年年底进场施工,目标是打造成城市核心区域最纯净的城市湿地公园和常州本土植物园。横塘河湿地公园不仅仅改善了周围的环境,而且公园内还对海绵城市的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常州市园林设计院设计室主任季小玲介绍说,公园内的许多路面采用的是脱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性很好,路面不会积水,路两边看似普通的草坪,其实下面都布满了管网,再大的雨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植物和泥土吸收不了的水会通过下面的管网,又会回到公园内的河流和湿地里。不仅是路面和草坪,还有坡地蓄水沟、雨水花园等,公园内还进行了许多海绵城市理念“绿色”技术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事实说:6大工程增绿4万亩

  近年来,常州市大力推进以“增核、扩绿、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绿城建设。建设了丁塘河、横塘河等一批湿地公园,老运河两岸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保护于一体的文化长廊,皇粮浜湿地公园有望年内完工,推进白荡河等公共绿地建设,对小黄山、长江水源地实施生态源保护,在长江路、延政路、南运河等沿线建设生态绿道,建设“怀德桥-桃园滨河绿地一期”城市慢行系统,建成丁塘河湿地公园、凤凰公园、新龙生态林一期等公园绿地和老运河北侧慢行系统、高架环线等生态绿道50多公里。完成翠竹公园、蔷薇园改造工程,营造了良好的城乡绿化环境。相继实施了生态源保护与建设、郊野公园、城镇公园绿地、生态细胞创建、生态绿道和生态廊道共6大工程411个项目,实现增绿近4万亩,连网615公里。

  未来蓝图:在增加城市绿地的同时建设海绵城市

  在生态绿城建设方面,未来我市建设系统将坚持“维绿”“靓绿”“享绿”,积极实施一批公园绿地及街头绿地等功能项目。积极推进老运河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新运河生态绿道。通过林荫路和生态绿道建设,构建慢行交通网络,倡导绿色出行,拓展健身休闲空间。同时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减少路面、屋面、地面硬质铺装、充分利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现时间,既降低排水强度,又缓解了灾害风险;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利用雨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