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同里,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千年古镇,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古镇东北部的12公里之外,隐藏着一个“原始森林”——同里国家湿地公园。
来这里的人都会深呼吸
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森林”,这里有成排的水杉林、香樟树,还有大片深邃茂密的竹海。园内水系环抱,曲径通幽,百鸟争鸣。深入森林深处,树顶上鸟儿欢快地歌唱,此起彼伏,就像是大自然的乐队,演奏着动听的交响曲。灌木丛中,不时会看到敏捷的野兔和匆匆蹿进草丛的野鸡。
景区管理部的副经理吴婷婷介绍,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142.7公顷,规划后湿地面积为920.15公顷,湿地覆盖率达到88.52%。湿地类型丰富,拥有永久性淡水湖泊、淡水草本沼泽、森林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园内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枇杷园、苗圃、鱼塘等旅游观光区。加上园内的假山、秋千区、烧烤区、垂钓区和茶室、凉亭等旅游设施将为游客提供亲近大自然的绝佳场所。
无心栽种成就“原始森林”
很多游客好奇,这里连片的湿地森林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保护下来的?
公园湿地保护部的副经理屠一清介绍,这片湿地森林缘于历史一场不经意间的造林。在上世纪70年代,同里湿地公园有个屯村公社,上山下乡的知青亲手种了这片树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生长和保护,这里不但形成一个平原湿地森林,还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动植物生态体系。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前身是肖甸湖森林公园,公园成立于1998年,2003年成为省级湿地公园,2013年,经过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会的初步审查,获批为国家湿地试点建设公园,正式更名为“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全国700多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3个获批为重点建设的湿地公园,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一个。2014年,吴江区委、区政府把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列入该区“1058”工程中8项生态文明重点项目之一,斥资4亿元对公园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让公园成为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乐园。
在湿地保护工作者心中有句话:“湿地好不好,鸟儿来评判。”监测数据显示,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生物资源不断有新的物种发现,光鸟类就由2013年的97种增加到现在的165种,其中省重点保护鸟类7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鹭鸟”2万多只,卷羽鹈鹕、三宝鸟、乌灰栋等全球濒危动物首次被发现。
记者了解到,公园现有植物225种,大型底栖生物14种,鱼类29种,两栖类、爬行类动物10种,兽类11种。
水乡人家与自然生态融合共生
同里湿地公园与水乡村庄共融共生,公园内有肖甸湖、凌家铺和张家港村,水乡村民500余户,他们至今仍是房前种蔬,河边养鸭,屋后育果的水乡生活。留下原住民,就留下了历史,原住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生灵共生,更显魅力无穷。
在湿地保护中,当地村民因为按照湿地保护的要求不能给农作物打农药、给果树搭鸟网、下地笼捕鱼等,这样直接导致村民农业收入下降,但他们却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不仅长年呼吸着清新空气,还享受生态保护补偿金的红利。公园优先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公园里有60多名员工,有近一半员工来自公园内的三个村。当地村民种植的“水八仙”农产品可以到公园“水上市场”进行销售,给游客带来原汁原味水乡农产品的体验。同时,公园在生态保护工程中,把三个村一并纳入统筹考虑,环境整治、污水处理设施一并实施,使村庄的环境得到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