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到公园逛一逛,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宿迁现在到处都是公园,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绿色’的福利,真正地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每天早上,家住宿城区兴鸿一品小区的退休干部陈老先生都要到古黄河水景公园走一走,公园里绿树成荫、水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如同陈老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的园林提升了宿迁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个地方的园林建设得如何,只有一个检验标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而要建出让老百姓满意的园林,建设方心中要有“民生情结”。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共享的理念,围绕彩色、林荫、花园、海绵“四个城市”建设目标,全力推进民生园林建设,在城市绿道、街头绿地提升改造,单位庭院开放式改造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着力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和公共服务功能,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园林绿化工程不仅事关宜居城市建设,更能有力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生态、精致、时尚”的城市建设定位,我市积极推进街头绿地建设,打造绿廊花廊景观,营造落叶落英景观,不断丰富绿地功能,着力推动空间开放,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园林绿化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群众对绿化的“获得感”,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我们着力构建人能进得去、有活动空间、有服务功能的公共公园绿地系统,在街头游园提升改造过程中合理设置休息、锻炼、娱乐的设施和场地,提升公共绿地的可进入性,让群众更可感、更便利,真正实现了让群众进得去、坐得下、留得住。”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宿豫区锦泰绿地前后的变化凸显了民生园林的理念。每天下午,市民蔡老先生都会到锦泰绿地散步,但此处绿地之前未设置座椅,让同蔡老先生一样的老年人深感不便,“以前我们就想着如果锦泰绿地能多安置几个座椅就好了。如今整改后有座椅了,大家都很满意。”
“我们把群众愿望和需求放在首位,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加快营造与人民群众期盼相一致的城市绿化环境。”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两年最让市民津津乐道的要数古黄河沿岸的生态公园,近年来,市住建局依托古黄河水资源优势,从古黄河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入手,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滨水景观和功能设施配套,通过绿道和水陆一体的游览线路串联,将古黄河沿线滨水空间打造成集休闲健身、游憩娱乐、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绿道系统。与此同时,我市还以人民大道为轴线,完善绿地功能,建设贯通的慢行绿道,结合群众大厦游园等街头游园建设,增加休闲健身广场,增加林下座凳、景观廊架等便民设施,增加绿地可达性和道路流畅性,让市民置身绿地颐养身心。
一直以来,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我市在街头游园提升改造过程中,遵循“以树木为主、花草点缀,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的原则,对现有绿地内绿化植物进行梳理整合,营造简约、大气的疏林草地景观;通过合理设置慢行绿道、健身娱乐场地,提升公共绿地的可进入性;搭配人性化座椅、垃圾箱等功能性设施,做到美观与功能相统一,丰富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据悉,今年我市重点编排街头绿地提升改造工程40项,目前,中心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型的绿色生态网络,市民出行300-500米就可以步入绿色空间,有了更多休闲游乐健身的好去处。
为构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不断增强园林绿化惠民便民功能,我市按照“绿色、共享、便民、协调”的原则,积极推动单位庭院绿化空间对外开放,打破单位围墙、围栏壁垒,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把单位庭院绿化孤岛向社会和公众开放,让更多的绿地资源走进群众生活。
目前,我市首批对市农委、水务局、烟草局等10家单位实施开放式改造,将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出来的绿地与城市绿地进行有机串联,同时与周边区域的规划、建筑、景观等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单位庭院内部绿化、道路、设施公共化,形成城市共享绿地空间。
绿色是城市生态的底色,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点之一。我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外在”,还要注重“内涵”,要让更多的群众分享到“民生园林”带来的“绿色福利”、“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