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城市的产生/由来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支撑着城市的建设由工业型向智慧型的发展;各种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无处不在的连接提供可能;云计算技术为数据的共享、整合、挖掘和分析提供可能;统一通信与协作为跨部门的相互协同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城市管理和应急的效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这一新兴理念应时而出。“智慧城市”在广义上指的是城市信息化,即通过建设高速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竞争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二)为什么要发展智慧城市
因此,本质上,智慧城市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也是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必须与人的行为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乃至制度法律的变革和创新相结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三)国内智慧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当前,各部门自建的信息化系统主要解决各自所在领域的局部问题,信息化系统各自按照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和标准建立,无论在业务体系,还是技术架构上都不具备足够的开放性,且系统之间彼此独立,难以相互衔接连通,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在整个城市管理的全局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体系。例如:一个城市的政府信息化系统、市民热线、政务网站往往会有数十种之多,异常分散,不但老百姓使用起来不方便,即便城市管理者也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及时地了解城市运行状态。
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事件管理,包括日常事件和紧急事件,尤其是紧急事件会直接考量城市决策者的应急处置能力。一旦有自然灾害、流行病、交通、治安、**、恐怖事件等发生,就需要公安、城管、交通、医院等部门高效协同。然而,由于现有大部分的信息化系统都是由各部门自行建设,系统之间不能实现相互连通,因此对于事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往往不能做到全面和准确,这种情形下,城市的决策者既不能获得决策所需的足够依据,也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指挥各部门协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