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植物园将增设民俗植物园,专门种植与东南亚地区和文化息息相关的植物。
这个全新的民俗植物园(Ethnobotany Garden)坐落在植物园武吉知马区块,与生态湖(Eco Lake)和彩叶园(Foliage Garden)为邻。它占地约一公顷,相当于国家胡姬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第三季动工明年底前竣工
新园预计今年第三季动工兴建,2017年底前竣工。
民俗植物,也可称为民族植物,指的是在特定地区中,在社会经济和民俗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植物。它们的重要性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和传统习惯中,是各民族独特文化的体现。
随着民俗植物园的开设,公众将有机会了解更多东南亚专有的传统和经济植物,也能了解植物园是如何在介绍和推动区域经济植物种植方面扮演重要的历史角色。
公众还能一窥早期的人们如何在他们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植物。比如,现今用来制作珍珠奶茶的西米淀粉(sago starch),在大米引进之前,曾是东南亚和大洋洲文化中的主食。
国家公园局昨天发文告中说,民俗植物园将根据植物的传统用途,如手工和建造、日常活动、药物和祭祀活动,划分为四大园区,每个园区的风貌各有不同。
园内一大亮点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溪流,一些具有较重要意义的民俗植物将根据它们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沿着溪流两旁生长。而竹子则是园内的焦点植物,公众可认识到不同竹子在制作工具和建筑方面的作用。
公园局昨早已发出招标书,邀请业者发展这个花园。
植物园去年7月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首个得到这份殊荣的热带园林,也是第三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花园。
历史悠久的植物园长久以来注重研究和保育工作,其中一项研究课题就是本土社群如何善用植物。公园局说,植物园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知识。
民俗植物园的地点位于旧时的经济公园(Economic Garden)所在地,这个地段以前是经济农作物研究区,也因此突显了新园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并将继续巩固植物园作为教育场所的重要角色。
公园局将配合民俗植物园,举办一系列与民俗植物有关的教育活动和学习之旅,例如工作坊和导览游。公众也可在园内通过实践活动和可触摸的展览品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