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描述了中国对巴黎协议的愿景,也明确表达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张,为推动气候谈判前行注入了新的政治动力。
绿色发展
“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不是限制经济发展,而要促使经济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在这方面,中国不仅有明确认识和坚定决心,更有切实行动。比如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技术、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制定节能减排目标、推行新的煤炭资源税等。
广泛参与
“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
这种广泛参与,不只限于各国政府,更应调动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全社会资源。
其实,企业的参与本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今年9月习主席访美期间,除了两国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有关能源合作的多份“大单”也令人瞩目。
行动保障
“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
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和相关技术转让,应该是这种投入和保障的重要内容。
解决发达国家出资机制和落实时间表,不仅是本届大会的重要议题,也符合全球对巴黎协议的期待。
务实有效
“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
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务实有效”是目标,各国国情是基础。
作为气候谈判的基石,《公约》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可根据各自国情,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自主采取力所能及的减缓和适应行动。这也就是气候谈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应该看到,承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坚持和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该是达成巴黎协议的重要基础,也是这份协议“公平正义”属性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