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此前报道了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拉开南部新城建设序幕的消息,随着大校场机场的搬迁,这里不仅解除了区域净空限制,也释放了大量珍贵土地。记者昨天获悉,南部新城的建设中将构建“生态海绵”型城市体系,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最终可有效应对百年一遇的洪水。同时,马路的宽度限定在24米内,打造宜居新城。
产业发展将“借势”南站
高铁枢纽和智慧城市,是南部新城的两大强劲驱动内力。凭借着连接8条高等级铁路的国家铁道枢纽站“地利”的优势,在南部新城的产业规划中,其中一项便是依托高铁枢纽,打造枢纽经济平台。南部新城的产业规划中,将以商务商贸业、健康休闲和文化创意为三大产业主导,打造具有枢纽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每年雨季的城市内涝都被众多市民所诟病。今年9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南部新城为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区)。北欧的芬兰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不仅具备先进的理念,也拥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南部新城将严格按照中芬商定的合作协议内容,在绿色建筑、清洁能源、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固废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绿色交通、低碳产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南部新城的建设中,将构建“生态海绵”型城市体系,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最终可有效应对百年一遇的洪水。
马路“限宽”24米方便通行
虽然宽阔的马路看着很“高大上”,但老人、孩子等特殊人群在过马路时却会有诸多不便。与河西片区宽阔的道路相比,南部新城在建设中更加人性化。规划中,南路新城特别要求马路不再追求大尺度,宽度不超过24米,这也是南部新城宜居的细节之处。
记者还特别注意到,未来的南部新城将有七桥瓮、老航运楼、机窝、神机营、油料库等节点以及湿地景观区。在建设中,还将保障新建高楼不会挡着明故宫-御道街视线廊道、紫金山方向廊道、青龙山方向廊道、方山方向廊道;古今结合,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