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球动态 » 正文

国外城市建设经验:罗马——没有终点的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30  

  导读:

  城市规划是一个过程,从来没有哪个规划有过真正的完结篇——正如老话所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因为城市规划总是伴随着城市发展,不断进行自我修复式的更改,有时表达的是尊重,有时则是妥协。正是如此,规划使城市变换出无穷的魅力。 如今我们在罗马所见的古建筑,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前。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罗马一直在通过引导新城建设、外迁部分城市公共设施及政府办公职能,从而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1997年,罗马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建筑,其历史城区范围总面积扩大到约6500公顷。老城内以多样性为原则,保留了一些公共设施、政府办公及居住功能,既保留了历史的原真性,又使城市充满了活力。

  场景化和生活化

  规划师对罗马的最初印象,很可能是诺利地图[詹巴蒂斯塔 诺利(Giambattista Nolli)于1748年所绘制]。他将城市表现为一个具有清晰界定的建筑实体与空间虚体的系统。城市仿佛一幅历史地图,让人不禁对古老的场景充满想象。历历在目的,是纳沃纳广场上演的激烈海战演习;西班牙大台阶让人不由回想起好莱坞的浪漫电影,跃跃欲试地吃一支奥黛丽·赫本尝过的冰激凌。那些陈列在游客们面前的古建筑和古遗址,更令人震撼不已。时钟好似戛然而止停留在某一个时刻,一幕幕都显得不那么真实。

  这一切归功于意大利对建筑历史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强大能力。1889-1890年,米兰的高等工业学院,开始讲授历史建筑保护的研究、保护和修复的课程;1892年,通过了保护古建筑的法律;1960年,罗马大学建筑系设立古建筑保护的研究生院;1955年成立了“我们的意大利(Italia Nostra)”这一保护历史建筑的民间组织,旨在宣传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它拥有几十万会员,下设资料机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和教育机构。1966年,在罗马设立了名为伊克洛姆(ICCROM)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意大利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及其成熟的修复技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罗马不仅有让人啧啧称赞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更是一个充满生活趣味的地方。这才是罗马得以生生不息,并被世人公认为美好城市的最重要原因。

  和所有具有吸引力的大都会一样,罗马既有时尚光鲜的T台走秀和美女华服,也有流离失所的乞丐和流浪猫。这个城市不是因游客、考古学家或是政客们而存在的,而属于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

  很多文章都提出,欧洲历史建筑之所以能保留下来,而中国建筑却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西方建筑材料大多使用了易于保存的石材。事实上,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后者采用了适当的修缮工程。罗马的历史建筑每隔几年都会在旅游旺季过后的9月进行维修,每年维修不同批的建筑。维修期间,通常采用绘制着原来立面的防雨布进行遮蔽,在维护清洁和安全的同时,又使城市风貌不会过分难堪。这种做法的成本并不高,却非常有效。

  历史城市的街道大多非常狭窄,不便于市政设施的设置。工程技术规范和历史街区保护,经常是一对矛盾,也常常困扰城市建设者们。然而,简单选择拓宽道路,或将历史老街打造成古建筑陈列馆,使之变成一处旅游景点,也未免太令人失望。因势利导,摆脱固化思维,采用吊灯的方式,则不仅避免占用原本就狭窄的城市道路,还能满足日常照明需求。这种在路当中设置吊灯的做法,在欧洲的小街道中比较多见。

  不仅如此,生活化的城市把古典的艺术元素运用到新建筑的细部设计,从而使历史不断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延续。如佛罗伦萨的潮流服装店的马赛克铺地,就像极了不远处主教堂的马赛克地面。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