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竹子与中华文明有着不解之缘。它是文人笔下的“谦谦君子”,是中国文化尽展儒雅之风的精神代表。白露过后,来古猗园观碎叶摇曳,赏倩影婆娑,领“山林”野趣,别有一番情趣。
落英缤纷的石径,清幽疏落的竹林,穿长亭绕回廊……古猗园本以竹为名,“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猗园》碑记:竹圃有方亭,为“怡翠亭”,临水竹枝山下有“浮筠阁”,竹园中有“翠霭楼”,青清园入口处有“荷风竹露亭”,曲廊两侧有修竹,公园还有一座竹枝山,山上原来植有青竹千竿,景色天然,展示谦谦君子的卓然气度,深得人们喜爱。
古猗园也是竹品种的聚集地,猗园景区石旁或路边,庭前堂后、粉墙边角,零星点缀丛竹三五群和小片竹圃外,在青清园内种植龟甲竹、方竹、紫竹,还有湘妃竹、凤尾竹、小琴丝竹等,重点展示适宜上海地区生长的竹代表性品种,如此丰富多姿的竹类品种集中在一处,在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古猗园位居之首。
纵观古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从先秦时期记载文字的竹简,到享誉世界的我国书法、书画所必不可少的毛笔,还有笙、箫、竽、筝,箭、筷子、丝竹、灯笼、爆竹等,人们与竹相处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我国还有很多以竹为题材的吉祥图案和与竹有联系的成语,如“竹报平安”、“胸有成竹”、“青梅竹马”、“竹梅双喜”、“百尺竿头”等,与灿烂的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嘉定又兴盛竹刻艺术,制作精良、巧夺天工的竹刻,是古时人们对竹的情有独钟,也是追寻遗世独立、潇洒出尘气质的经典写照。嘉定竹刻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的江南古城嘉定,由朱鹤创始。朱鹤之孙朱三松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刻竹更胜于父祖一筹,其作品分别保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而古猗园是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设计,因此古猗园与嘉定竹刻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目前,古猗园的南大门的售品部里,就有四角笔筒、大臂搁、小臂搁、扇形摆件等刀法精湛的嘉定竹刻艺术品。